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孟母三遷翻譯

孟母三遷翻譯

孟子的母親,人們都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家裏靠近墓地,因此孟子學起了祭拜之類的事,玩起下葬哭喪的遊戲。孟母見了説到:“這裏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一處集市旁,孟子又學起了奸猾商人那一套。孟母又知道了説:“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又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的禮節。孟母説:“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裏定居下來了。等孟子成人後,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

孟母三遷翻譯

“孟母三遷”的意思是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其藴含的道理是人的性格和生活的環境有着很大的聯繫,我們生活在一個互相聯繫的世界中,時時刻刻都在受到周圍人和物的影響。因此,周圍的人和物會對我們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人總是要往好的方面發展的,所以,人們儘量避免不利的環境。

孟母教子的影響特別深遠,早在西漢時期韓嬰的《韓詩外傳》中,就用有關孟母的故事來解釋詩義,劉向的《列女傳》中,首次出現了“孟母”這個專用名詞。東漢女史學家班昭曾作《孟母頌》,西晉女文學家左芬也作《孟母贊》。




孟母三遷古文加翻譯

原文:

孟母三遷

兩漢:劉向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遊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

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譯文: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過去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他的母親説:“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

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

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説:“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裏定居下來了。

孟母三遷出自:西漢·劉向《烈女傳·卷一·母儀》。

擴展資料:

孟母三遷,即孟軻(孟子)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三字經》裏説:“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便出自於此。詞語解釋信息為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現在有時用來指父母用心良苦,竭盡全力培養孩子。

故事啟發: 

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類的成長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現代的人們不僅要求高品質的物質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給人很多的思維。在個人空間,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裏.在生活中,環境造就人才,環境也淹沒才人。

環境重要,比如把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交給一隻狼去撫養,嬰兒長大後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習性。社會環境與一個人、特別是青少年的成長有直接的關係。孟子後來成為大學問家,與社會環境對他的薰陶感染有很大關係。

作者介紹:

劉向是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尉。

曾奉命領校祕書,所撰《別錄》,為我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榖樑傳》。著《九歎》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説苑》、《列女傳》、《戰國策》等書,其著作《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山海經》系其與其子劉歆共同編訂。

劉向所撰《別錄》,為我國目錄學之祖漢成帝河平三年(前26)秋八月,鑑於祕府之書頗有散亡,詔使陳農求遺書於天下,詔劉向領導校勘、整理採訪來的書籍。他負責校經傳、諸子、詩賦;任宏校兵書;尹鹹校術數;李柱國校方技。

在三閣校書19年,把數十年間堆積如山的宮廷藏書重加整理。每校完一書,乃條貫篇目,撮其旨意,編成當時國家藏書總目——《別錄》,開創了世界上最早的圖書目錄工作的先例。方法為:廣羅遺本,較之異同,除去重複,條別篇章,定著目次,然後再寫定正本,撰寫敍錄。

敍錄的內容有:敍撰人之生平,辨書籍之真偽,剖學術之源流。《別錄》記錄了上古至西漢的文化典籍,為古代文化史之精華,對後世目錄學、分類學有極深遠的影響。該書已佚,今從《七略》可窺一斑。

孟母三遷文言文翻譯

【原文】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躄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於屠,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於此。

【翻譯】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和母親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了!”孟子的媽媽就帶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曆七年級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後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着頭説:“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於是居住在了這個地方。

【啟發】

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類的成長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現代的人們不僅要求高品質的物質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給人很多的思維.在個人空間,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裏.在生活中,環境造就人才,環境也淹沒才人。

孟母三遷的翻譯

孟母三遷的翻譯: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過去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他的母親説:“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説:“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裏定居下來了。

拓展延伸

啟發

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類的成長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現代的人們不僅要求高品質的物質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給人很多的思維.在個人空間,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裏.在生活中,環境造就人才,環境也淹沒才人。

環境重要,比如把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交給一隻狼去撫養,嬰兒長大後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習性。社會環境與一個人、特別是青少年的成長有直接的關係。孟子後來成為大學問家,與社會環境對他的薰陶感染有很大關係。

賞析

孟母教子的影響特別深遠,早在西漢時期韓嬰的《韓詩外傳》中,就用有關孟母的故事來解釋詩義,劉向的《列女傳》中,首次出現了“孟母”這個專用名詞。 東漢女史學家班昭曾作《孟母頌》,西晉女文學家左芬也作《孟母贊》。

南宋時的啟蒙課本《三字經》引證的第一個典故就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一普及於封建社會後期的啟蒙讀物,雖經明、清學者陸續修訂補充,而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故事始終冠於篇首。

山東監察御使鍾化民《祭孟母文》讚揚道:“子之聖即母之聖”、“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來,一人而已。”

隨着孟母故事的廣泛流傳,封建統治者也竭力將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對其屢加封諡,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為“邾國端範宣獻夫人”。

孟母三遷文言文翻譯註釋

孟母三遷即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接下來分享孟母三遷文言文翻譯註釋。

《孟母三遷》原文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遊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孟母三遷》翻譯

孟子的母親,人稱孟母。當初她的家靠近墓地,因此孟子小時候,遊戲玩耍的都是下葬哭喪一類的事,還特愛學造墓埋墳。孟母見了説到:“這裏不該是我帶着孩子住的地方。”於是將家搬到一處集市旁,孟子又學玩起了奸猾商人誇口買賣那一類的事。孟母又説:“這裏也不是我該帶着孩子居住的地方。”又將家搬到了一個學宮的旁邊。這時孟子所學玩的,就是祭祀禮儀、作揖遜讓、進退法度這類儀禮方面的學問了。孟母説:“這裏才真正是可以讓我孩子居住的地方。”於是就一直住在了這裏。等到孟子長大成人,學精六藝,終於成為有名的大儒。後來的君子賢人都説孟母很善於利用環境漸染教化孩子。

《孟母三遷》註釋

舍:家。

墓間之事:指埋葬、祭掃死人一類的事。

處子:安頓兒子。

乃:於是,就。

嬉:遊戲,玩耍。

賈人:商販。

炫賣:同“炫”,沿街叫賣,誇耀。

徙:遷移。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兩種盛器,此指祭禮儀式。

徙居:搬家。

及:等到。

大儒:聖賢。

標籤: 孟母三遷 翻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8j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