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科普

> 洋鴨湯怎麼做

洋鴨湯怎麼做

洋鴨湯煲的做法

材料:鴨子,火腿、筍,青菜,姜塊,鹽

做法步驟:

1.鴨子洗淨,下開水中氽2-3分鐘,將血末煮出來,用自來水沖洗乾淨。

2.湯鍋里加清水,加入姜塊,燒開後,把鴨子、火腿、筍放進鍋中,大火燒滾後加黃酒,轉小火燉一小時。

3.猴頭菇和雞腿菇洗淨,切成比較大的塊,放進湯鍋裏,加上鹽,再煮5分鐘,關火即可。

4.青菜洗淨後,在另外的鍋子裏燒開水氽一下,去掉菜的草腥味,再加到煮好的老鴨湯裏。

5.再煮5-10分鐘,將青菜煮熟即可。

洋鴨湯怎麼做

煲鴨湯是指以鴨為主要材料煲制的湯。鴨肉含有較多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當中的脂肪較易消化,還含有較多的蛋白質,是滋補養氣的佳品。鴨肉性寒,適合在夏天或者燥熱者食用。煲鴨湯時,可加入猴頭菇、雞腿菇、青菜、姜等作為輔料。喝湯最有營養,營養豐富。

煲湯別超過一個半小時

很多媽媽給寶寶煲湯喝,小火一煲就是一整天,認為這樣食物的營養才能充分地溶解到湯裏。其實,這一做法並無科學依據。研究證明,煲湯時間適度加長確實有助於營養釋放和吸收,但過長就會對營養成分造成一定的破壞了。

一般來説,煲湯的材料以肉類等含蛋白質較高的食物為主。蛋白質的主要成分為氨基酸類,如果加熱時間過長,氨基酸遭到破壞,營養反而降低,同時還會使菜餚失去應有的鮮味。另外,食物中的維生素如果加熱時間過長,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失。尤其是維生素C,遇熱極易被破壞,煮20分鐘後幾乎所剩無幾。所以,長時間煲湯後,雖然看上去湯很濃,其實隨着湯中水分蒸發,也帶走了豐富營養的精華。

同濟大學營養與保健食品研究所的專家曾專門對此進行了研究。研究中選取了3種有代表性的用來煲湯的食物:蹄膀、草雞和老鴨。經過檢測發現:蹄膀湯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在加熱半小時後逐漸升高,蛋白質加熱1.5小時、脂肪加熱45分鐘可達最大值;雞肉和鴨肉湯中的蛋白質在加熱1小時後含量基本不變,脂肪含量在加熱45分鐘時升至最高。研究最後得出結論:平均加熱1—1.5小時,這3種食物所煲出的湯營養價值達到最高,此後逐漸降低。

對於一般肉類來説,都可以遵循以上的原則。但也有些食物,煲湯的時間需要更短。比如魚湯,魚肉比較細嫩,煲湯時間不宜過長,只要湯燒到發白就可以了,再繼續燉不但營養會被破壞,魚肉也會變老、變粗,口味不佳。還有些人喜歡在湯裏放人蔘等滋補藥材,由於參類含有人蔘皂甙,煮的過久就會分解,失去補益價值,所以這種情況下,煲湯的最佳時間是40分鐘。最後,如果湯裏要放蔬菜,必須等湯煲好以後隨放隨吃,以減少維生素損失。

標籤: 鴨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kp/o00j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