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登軾而望之的而是什麼意思

登軾而望之的而是什麼意思

登軾而望之的而是什麼意思

登軾而望之”的而”:表順承關係,無實際意義,表示登”與望”兩個動作同時發生,並説明登”是為了望”。

軾:古代車廂前做扶手的橫木。

登軾而望之:登上戰車,扶着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

該句出自《曹劌論戰》,選自《左傳·莊公十年》。講述了曹劌在長勺之戰中對此次戰爭的一番評論。

原文選段: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譯文:

到了那一天,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説:現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後。曹劌説: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大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説:還不行。”説完就下了戰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車,扶着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説:可以追擊了。”於是追擊齊軍。

詞句註釋:

1、公與之乘:與,和,另有説法為給予。之,指曹劌。乘,共乘一車,另有説法為戰車。

2、長勺:魯國地名,今山東萊蕪東北。

3、敗績:軍隊潰敗。

4、馳:驅車追趕。

5、轍(zhé):車輪碾出的痕跡。

6、遂:於是,就。

7、逐:追趕,這裏指追擊。

作品賞析

文章説明了在戰爭中如何正確運用戰略防禦原則——只有取信於民”,實行敵疲我打”的正確方針,選擇反攻和追擊的有利時機,才能以小敵大,以弱勝強。選段為第二段,寫曹劌指揮魯軍戰勝齊軍的經過。

曹劌的見解,得到了莊公的贊同。文中先交代了利於魯國反攻的陣地,長勺在魯國境內,對魯國來説,地形地物熟悉,便於得到人力支援和物資供給,在士氣上也利於魯國向有利方面轉化。接着是對這次戰役經過的具體記敍,重點寫了擊鼓”和逐師”兩件事。

寫曹劌指揮魯軍在齊人三鼓”之後才開始反攻,寫曹劌在觀察了齊軍敗逃的情況之後才決定追擊,都記敍得非常簡略。這樣寫,一則符合實情(酣戰中魯莊公無暇問及,曹劌了不可能多發議論),一則此中道理正是曹劌論戰的中心,留待後文集中闡述,更見突出。曹劌的兩個未可”、兩個可矣”,表現了曹劌胸有成竹,沉着思斷,善於捕捉於反攻和追擊的時機。

寫兩軍交戰的實況。這一部分作者筆墨不多,但是魯軍如何進攻、追擊,齊軍如何敗績、潰逃的情形歷歷在目。曹劌適時選擇出擊、追擊的時機,他採取了後發制敵、以智取勝的戰術。在追擊的問題上,曹劌確察虛實而後動,制止了莊公的魯莽,待下車察看齊軍車轍的軌跡、登軾瞭望齊軍麾幟旌旗之後,才果斷地表示:可矣。”此戰魯軍大獲全勝。

標籤: 登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9l8ll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