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傳神寫照是誰提出的

傳神寫照是誰提出的

我國古代人物畫家顧愷之在他的畫論中提出了“傳神寫照”,把“傳神”作為評畫的第一標準。而如何能畫好傳神,做“到神儀在心”呢?顧愷之在其《傳神論》中又提出了“遷想妙得”這一方法。

“遷想”和“妙得”是因果關係。

傳神寫照是誰提出的

意思是畫家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要把主觀的情思投入到客觀對象中去,使客體之神與主體之神融合為“傳神”的,完美的藝術形象。離開了“遷想”,離開了藝術家的主體意識是不可能獲得傳神的藝術形象的。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藝術家的情感注入十分關鍵,只有作者情感的真實才能與客體去交流,這是畫好“傳神”的關鍵。顧愷之(348年-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人,是東晉時期最傑出的畫家,我國如今存世最早最完整的國畫作品就是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原作已軼失,現存唐代摹本,收藏於大英博物館。

顧愷之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

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顧愷之出世沒多久,他的母親就去世了。

顧愷之因其他小朋友都有母親,唯自己沒有。他便纏着父親不放,問:“我為什麼沒有母親?”父親説,你怎麼會沒有母親呢?顧愷之窮追不捨:“那我的母親長得什麼模樣?”父親只好耐着心思給他描述。顧愷之就是憑藉父親的描述,一次又一次地給母親畫像。

每次畫好之後,他都要問父親像不像,父親總是在肯定之後,表示遺憾。但顧愷之不氣餒,仍然畫筆不輟,直到父親兩眼放光,説“像,像極了”,他才滿意地放下畫筆。他的母親就這樣在他的心裏永生了。

標籤: 傳神寫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rwd93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