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以手拂之的之是什麼意思

以手拂之的之是什麼意思

以手拂之的之是什麼意思

以手拂之”的之”指的意思是:它,代詞。

以手拂之”的意思是:用手擦試它。

以手拂之”的出處:

出自宋代沈括的《活板》。

相關原文: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為板本。

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脣,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範置鐵板上,乃密佈字印,滿鐵範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餘印,以備一板內有重複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為餘羣從所得,至今寶藏。

相關譯文:

用雕板印刷書籍,唐朝人還沒有大規模地這麼做。從五代馮道開始用雕版印刷五經,以後的經典文獻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慶曆年間,有個叫畢昇的平民,又發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銅錢邊緣似的,每個字刻一個字模,用火燒使它堅硬。先設置一塊鐵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蠟混合着紙灰這一類東西覆蓋好。想要印刷,就把一個鐵框子放在鐵板上面,然後在鐵框內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滿了一鐵框就成為一塊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鐵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塊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麼(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樣平。如果只印兩三本,不能算是簡便;如果印幾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極其快速。通常是做兩塊鐵板,這一塊在印刷,那一塊已另外在排字了,這塊印刷才完,第二塊板已經準備好了,兩塊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時間就能完成。每一個字都有好幾個印模,像之”、也”等字,每個字有二十多個印模,用來準備同一版內有重複的字。不用時,就用紙條給它們作標誌,(按照字的韻部分類)每個韻部做一個標籤,用木格子把它們貯存起來。遇到平時沒有準備的生僻字,隨即刻制,用草燒火烘烤,很快就能製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紋有疏有密,沾水後就高低不平,並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來。不像火燒過的膠泥字,印完後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這些字模就會自己落下來,絕不會被弄髒。

畢昇死後,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兒們得到,到今天還珍藏着。

相關賞析

這是一篇很有價值的史料,由於統治階級的偏見,像畢昇這樣平民出身的創造發明家,在正史中沒有任何記載。本文作者獨具眼力,為我們保存了這一寶貴史料。一些劃時代的科學發明,往往是從小人物開始做起的,這種進步和發明,大大推動了社會生產力向前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加速器,我們應該對畢昇這類民間革新家、發明家保持崇高的敬意,尊重他們的創新精神。

文章使用對比説明方法,突出一個活”字。文章一開頭提及雕版印刷,意在將雕版的死板同活版印刷的靈活作鮮明的對比,使這種對比方法貫穿在全文的説明之中,突出活版印刷的優越性,這是頗具匠心的。在介紹活版印刷的工作程序裏,雖然沒有提到雕版,但在介紹活版印刷優點之中,無不暗示出雕版印刷的缺陷——死板以致少、慢、差、費。

標籤: 以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j1ojl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