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粽子吃涼的還是熱的

粽子吃涼的還是熱的

粽子吃涼的還是熱的主要根據粽子的餡料來決定。用紅豆、大棗做餡的甜粽或沒加餡料的清水粽,涼着吃比較好,冷藏過後蘸白糖或蜂蜜味道更好;而肉粽或蛋黃粽最好吃熱的,涼的肉粽比較膩,口感不好,而且不利於消化。

粽子吃涼的還是熱的

吃粽子的時候,究竟是熱着吃還是涼着吃好?

以前的時候,粽子在端午節的時候吃得比較多。而如今,粽子已經不再侷限於端午節食用。任何時候,都可以吃到粽子。在吃粽子的時候,老人經常説粽子不好消化,晚餐的時候不能吃粽子。也有人認為,粽子不能涼了吃。其實,粽子是熱着吃還是涼着吃,也要看我們對於粽子的食用要求。

粽子熱着吃

粽子吃起來比較黏糊,這是因為粽子的主要食材是糯米。糯米的黏性強,也就造就了粽子黏糊糊的口感。糯米和發米,兩者含有的澱粉不同。大米中含有的是直鏈澱粉,而糯米中含有的是支鏈澱粉。直鏈澱粉的消化吸收速度慢,而支鏈澱粉的消化吸收速度比較快。

如果是趁熱吃粽子,結果就會出現血糖飆升的情況發生。而且因為支鏈澱粉的消化吸收速度比較快,熱乎乎的粽子吃起來沒有飽腹感,有時候可能一不小心就把一個大粽子吃完。而同等重量的米飯則可能吃不了這麼多,如果是糖尿病人吃熱乎乎的粽子,餐後血糖就會出現嚴重問題。

粽子涼着吃

熱的檽米的支鏈澱粉會融化,非常容易被身體胃蛋白酶溶解。而粽子在放涼之後,檽米中的支鏈澱粉和直鏈澱粉一樣可能會出現回生的情況。粽子出現回生的情況後,所含有的澱粉不易被胃蛋白酶所消化吸收。而且檽米冷了以後,也會發硬、變黏和更為有嚼性,影響消化吸收。這樣的粽子在食用後,會造成胃腸道出現不適的情況,老百姓中也就有了粽子不好消化的説法。

有時候我們在包粽子的時候並不單純僅僅使用糯米,也會添加其他食材。比如南方人愛吃的蛋黃粽子、肉粽子等等,這些粽子中含有較多的脂肪,如果是放涼之後食用,對於胃腸道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粽子應該怎麼吃

其實,粽子放涼之後吃,弊端很多。但是直接趁熱吃粽子,對於血糖也會產生不利影響。想要吃粽子,如何能夠做到健康食用粽子?普通的粽子主要是糯米制作而成,我們可以把糯米的量減少,換成粗雜糧來包粽子。比如加上點燕麥、小米、玉米、花生等等,這樣做成的粽子中含有的膳食纖維比較高,飽腹感較強,趁熱吃也不會對血糖產生不利影響。

肉粽子、蛋黃粽子,這些含有高油的粽子,其實並不建議您食用。為了增強粽子的口味,有時候可能還會添加醬油、鹽等調味品。在無形之中就增加了鹽和油脂的攝入量。油和鹽的過量攝入,也會增加高血壓、骨質疏鬆、肥胖和高血脂等疾病的發病風險。所以,在食用粽子的時候,避免肉粽子,同時也要注意粽子的食用量。物無美惡,過則為災

粽子吃涼的還是熱的

粽子吃涼的還是熱的,主要根據粽子的餡料來決定。用紅豆、大棗做餡的甜粽或沒加餡料的清水粽,涼着吃比較好,冷藏過後蘸白糖或蜂蜜味道更好;而肉粽或蛋黃粽最好吃熱的,涼的肉粽比較膩,口感不好,而且不利於人體消化。

粽子吃涼的還是熱的

粽子,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民間傳説,吃粽子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

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簕古子葉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主要有尖角狀、四角狀等。粽子由來久遠,最初是用來是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古時候在北方稱為“角黍”,北方產黍,用黍米做粽,角狀,稱“角黍”。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鹹粽和甜粽兩大類。

粽子種類繁多,從餡料看,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綠豆、五花肉、豆沙、八寶、火腿、冬菇、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廣東鹹肉粽、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粽子最好熱吃,其最主要的原材料是糯米,冷了後的糯米人體不容易吸收,這樣對腸胃的吸收消化有一定的抑制。

標籤: 吃涼 粽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369x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