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什麼是鴨綠江口

什麼是鴨綠江口

山溪性強潮河口。由於河牀坡降大,潮區界馬市台離口門薪島僅54公里。馬市台至潮流界大沙河口長13公里,以徑流作用為主,為近口段。大沙河口至鬥樓浦斷面,長30公里,河槽過程受江流海潮相互作用,為河口段。從鬥樓浦向下,水面展寬,以潮流作用為主,屬口外海濱(見圖)。

什麼是鴨綠江口

鴨綠江下游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1300毫米,主要集中在 7、8、9月。荒溝站入海年平均流量為801米3/秒,年徑流總量約252億立方米。如將荒溝以下所有的支流計算在內,入海平均流量約1100米3/秒。流量以8月最大,4月最小。未建水電站前水豐站7、8兩月的徑流量佔全年的48%,年內分配極不均勻。建水電站後汛期流量削減,枯期流量增大,年內變幅減小,荒溝站7、8兩月的徑流量僅佔全年的27%。

江口平均含沙量不足 0.3千克/米3。據1958~1979年荒溝、梨樹溝和大沙河三站資料統計,多年平均輸沙量為 204萬噸,絕大部分在汛期輸出。杻島至浪頭港間,由於潮波變形及鹽水入侵影響,大潮間常見高含沙量的渾濁水體來回移動,在鬥樓浦附近含沙量最大。礫石推移下迄浪頭港附近,中細沙則遠佈於口門之外20~30公里。

潮汐為不正規半日潮,日不等現象顯著。口門西測大東溝,平均潮差4.6米,最大潮差6.8米。在黃海北部的中國海岸中以鴨綠江口的潮差最大。水電站興建以來,因上游來水受到節制,潮汐作用比以前有所增強,致使潮區界和潮流界上溯。河口潮流為往復流,口門附近潮流方向與岸線相垂直,流速一般可達 1.25~1.50米/秒。漲、落潮最大流速發生在中潮位附近,基本上屬駐波性質

口門西側的廟溝,實測最大波高 1米左右,出口門後波浪作用顯著增大。外航道兩側的潮流脊上有巨波浪,口門附近諸島上有浪蝕穴、浪蝕平台、浪蝕崖等海蝕地貌。

鴨綠江口門的鹽度,一般小於28.0。在東溝附近為11~14。鹽水入侵的上界在浪頭港至四道溝間,距江口約 25公里。12月至翌年3月,口門附近常有岸冰和浮冰。受漲、落潮影響,沿岸20~40公里範圍內有流冰現象。

河口區 3個區段的河牀演變各具特點。近口段多急流淺灘,支流匯入處有沙島,隨着沙島的圍墾和一些汊道的堵塞,水流受約束逐漸向成形河槽轉化。河口段河牀演變複雜,從大沙河口到二道浪頭,河牀質為砂與礫石,河勢受人工控制已基本穩定。二道浪頭以下河牀質為中細砂,河牀變化較大。自鬥樓浦向下,口門驟然展寬,在薪島附近江面達23公里,平面形態似喇叭形,水流分東、中、西三汊入海。從 20世紀 30年代中期以來,西水道上口淤積嚴重,進入的徑流分流量寥寥無幾,已轉化為漲潮槽性質。中水道是排泄徑流的主要汊道,落潮流佔明顯優勢。東水道的分流量居中。由於潮流強勁以及洪季流域來沙豐富,潮流脊的發育在中國一些強潮河口中最為典型。

鴨綠江是中朝界河,河口西岸的丹東市,是中國新興的輕工業名城。開發鴨綠江河口的水運資源,對丹東市的建設意義重大,與整個東北的經濟發展也密切相關。

標籤: 鴨綠江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z13qd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