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制民之產驅而之善什麼意思

制民之產驅而之善什麼意思

制民之產驅而之善什麼意思

制民之產:創制民眾的產業。這是孟子提出的一種為政要求。孟子認為,百姓如果沒有穩定的產業收入,無法維持自身的生存,就會為了維持生計而背離道德。因此,為政者必須首先為百姓創造、提供必要的產業,使其生產所得能夠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制民之產”是為政者推行道德教化的基礎和前提。

驅而之善:督促他們一心向善。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譯文:所以賢明的君主所規定的百姓的產業,一定要使他對上足夠奉養父母,對下足夠養活妻兒,好年成就終年能吃飽,壞年成也能免於餓死。這樣之後督促他們一心向善,百姓也就樂於聽從了。

《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孟子》和《論語》一樣,原無篇名,後人一般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兩三字為篇名。《孟子》一書共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説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撰而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

孟子:

名軻,字子輿,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後、荀子之前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孟子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思想,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為亞聖”。孟子的言論著作收錄於《孟子》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o09p8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