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孟門山翻譯

孟門山翻譯

黃河南面經過北屈縣的舊城西,舊城西往西四十里是風山,風山往西四十里是河南的孟門山,山西的龍門山與之相對。《山海經》:孟門山上有金玉,山下有黃土和礬石。《淮南子》:龍門和呂梁尚未被開發,河水從孟門流出,逆流而上,沒有丘陵和高山阻擋,成為洪水。大禹疏通其河道,稱其為孟門。

孟門山翻譯

所以《穆天子傳》記載:北登孟門,是九河的斜坡。孟門,就是龍門的入口。實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稱作“孟門津”。傳説中龍門是大禹所鑿出,河道因被水衝擊而非常寬闊,水被山所夾很長的一段,兩邊都是懸崖,水勢猛衝山崖而又折回。

高處的巨石好像靠在懸崖上就要掉下來似的。古人曾説:“水不是石匠的鑿子,卻能夠進入石頭中。”果然不錯!龍門水流交匯衝擊,白色的水汽像雲一樣飄在空中,在遠處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霧氣纏繞,往雲霧的深處望去真有一種撼人心魄的感覺。

河水激起萬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憤怒的贔,波浪像崇山峻嶺,激流交疊,直奔下游而去。我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龍門的時候,四匹馬拉的車也絕對追不上。



孟門山翻譯

《孟門山》

南北朝     酈道元

水南徑北屈縣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風山,風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門山。(河水南面經過北屈縣舊城西,西面四十里有風山,風山西面四十里,是河南孟門山。)

《山海經》曰:“孟門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黃堊涅石。”

譯文:《山海經》記載:孟門山,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黃沙土和涅石。

《淮南子》曰:“龍門未闢,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大溢逆流,無有丘陵,高阜滅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謂之孟門。”

譯文:《淮南子》記載:龍門未開闢,呂梁未鑿出,河水從孟門之上流出,慢慢地溢出,逆流而上,沒有丘陵、高阜阻擋,稱之為洪水。大禹疏通河道,稱之為孟門。

故《穆天子傳》曰:“北登孟門九河之隥。”孟門,即龍門之上口也。實為河之巨阸,兼孟門津之名矣!

譯文:所以《穆天子傳》記載:北登孟門,是九河的斜坡。孟門,就是龍門的入口。實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稱作“孟門津”。

此石經始禹鑿;河中漱廣,夾岸崇深,傾崖返捍,巨石臨危,若墜復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鑿,而能入石。”信哉!

譯文:傳説中龍門是大禹所鑿出,河道因被水衝擊而非常寬闊,水被山所夾很長的一段,兩邊都是懸崖,高處的巨石好像靠在懸崖上就要掉下來似的。古人曾説:“水不是石匠的鑿子,卻能夠進入石頭中。”果然不錯!

其中水流交衝,素氣雲浮,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其水尚崩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贔怒,鼓若山騰,浚波頹疊,迄於下口。方知慎子“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

譯文:龍門水流交匯衝擊,白色的水汽像雲一樣飄在空中,在遠處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霧氣纏繞,往雲霧的深處望去真有一種撼人心魄的感覺。

河水激起萬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憤怒的贔,波浪像崇山峻嶺,激流交疊,直奔下游而去。我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龍門的時候,四匹馬拉的車也絕對追不上。

擴展資料:

《孟門山》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創作的一篇散文。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紹孟門山,由寫水開始,黃河經屈縣故城西,過風山,彎彎曲曲流經八十餘里,到孟門山。

第二段寫孟門兩岸山勢及孟門一帶水勢,描繪出了河水奔騰、濁浪排空、一瀉千里的景色。這篇散文文辭優美而絢麗,讀之如身臨其境。

整體賞析

這篇散文首先敍述孟門山的地理位置及説明其地質情況,“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黃堊涅石”,繼而説明來歷,既為水勢怒湧繪出外觀,也為下文敍寫作好鋪墊。

接着是文章主體,分三層説明:以夾岸山勢描寫開頭,繼而説明夾岸山石奇特形狀,進而説明由於千百年的水石相擊,終於水擊石穿。作者落筆于山,着意於水,寫出黃河與孟門山搏擊的壯美景象。

第二層着力寫水的白氣如雲,描寫真切生動,形象自然,如霧沾人,令人驚心動魄,奇特雄偉。第三層,着重説明波濤洶湧過孟門的氣勢,奔浪、懸流無比壯觀,水勢浩大,如狂如怒。水勢鼓湧,如山騰起。

奔騰的浪濤又向低處流去,水流之速,水勢之大,實是氣魄宏偉,這壯美既快人心意,又鼓人精神。其次,在於它美的豐富性。

它不僅具有內在的無窮無盡的偉力,具有百折不回的韌勁,而且具有外在的色彩之美,聲響之美和形體之美,給人以雄偉的美感,但有時它又呈現出温和與細膩。

再次,在於它美的流逝性。水流在不同地段,從上口到下口,又具有“奔浪萬尋”與“浚波頹壘”的變化。

這篇文章第一段寫風山。第二、三段寫孟門山。先寫孟門山的位置,次引書證,然後具體寫它是黃河的天險。

作者在描繪客觀景物時,注意和遊觀者的心理活動結合在一起。水急浪猛,撞擊山崖,山崖給人一種將要傾倒的感覺。

崖岸的巨石,“若墜復依”,瀕臨險境,流水撞衝,激起如煙如霧如雲的水氣,飄飄渺渺,一旦窺探深流,更是令人魂悸魄動。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孟門山

孟門山原文及翻譯註釋

孟門山原文及翻譯註釋如下:

河水南逕北屈縣故城西(1),西四十里有風山(2),風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門山(3),與龍門山相對(4)。《山海經》曰: “孟門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黃堊涅石。(5)”《淮南子》曰: “龍門未闢,呂梁未鑿(6),河出孟門之上,大溢逆流,無有丘陵,名曰洪水。

大禹疏通,謂之孟門。”故《穆天子傳》曰: “北發孟門九河之隥。(7)”孟門,即龍門之上口也。實為河之巨阸(8),兼孟門津之名矣(9)。

〔註釋〕 (1)北屈縣: 在今山西省吉縣北。(2)風山: 在今山西省吉縣西北。(3)孟門山: 在今山西省吉縣西北。(4)龍門山: 在今山西省河津縣北。(5)黃堊(e): 黃色石灰質的土壤,可作塗料。涅石: 一種黑色石。(6)呂梁: 呂梁山,在今山西省西部地區,南與龍門山相接。(7)隥: 同“磴”,險峻的山坡。(8)阸: 即“阨” ,阻塞的地勢。

(9)孟門津: 在今陝西省宜川縣東南。(10)經始: 開始。(11)漱: 衝擊。廣: 開闊。(12)返: 回沖。捍: 搖動。(13)倚: 依靠。(14)素氣: 白氣。(15)窺: 看。深: 深處。魄: 心魂。悸: 驚動。(16)尋: 古代八尺為一尋。(17)渾洪: 水勢浩大。

贔(bi)怒: 發怒。(18)鼓: 鼓盪。山騰: 象山騰起。(19)浚(jun)波: 深大的波濤。頹壘: 水勢平緩。(20)慎子: 慎到,戰國時人,著有《慎子》一書。

孟門山文言文原文翻譯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裏,大家對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而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説法。廣為流傳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孟門山文言文原文翻譯,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原文

河水南徑北屈縣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風山。風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門山,與龍門相對。《山海經》曰:“孟門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黃堊涅石。”《淮南子》曰:“龍門未闢,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大溢逆流,無有丘陵、高阜滅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謂之孟門。”故《穆天子傳》曰:“北發孟門九河之磴。”

孟門,即龍門之上口也。實為河之巨阨,兼孟門津之名矣。此石經始禹鑿,河中漱廣。夾岸崇深,傾崖返捍,巨石臨危,若墜復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衝,素氣雲浮,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其水尚奔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贔怒,鼓若山騰,浚波頹壘,迄於下口,方知《慎子》,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

翻譯

(前一段)

河水南面經過北屈縣舊城西,西面四十里有風山,風山西面四十里,是河南孟門山。《山海經》記載:孟門山,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黃沙土和涅石。《淮南子》記載:龍門未開闢,呂梁未鑿出,河水從孟門之上流出,慢慢地溢出,逆流而上,沒有丘陵、高阜阻擋,稱之為洪水。大禹疏通河道,稱之為孟門。所以《穆天子傳》記載:北登孟門,是九河的斜坡。

(後一段)

孟門,就是龍門的'入口。實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稱作“孟門津”。傳説中龍門是大禹所鑿出,河道因被水衝擊而非常寬闊,水被山所夾很長的一段,兩邊都是懸崖,高處的巨石好像靠在懸崖上就要掉下來似的。古人曾説:“水不是石匠的鑿子,卻能夠進入石頭中。”果然不錯!龍門水流交匯衝擊,白色的水汽像雲一樣飄在空中,在遠處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霧氣纏繞,往雲霧的深處望去真有一種撼人心魄的感覺。河水激起萬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憤怒的贔(bì 古時一種動物),波浪像崇山峻嶺,激流交疊,直奔下游而去。我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龍門的時候,四匹馬拉的車也絕對追不上。

標籤: 孟門山 翻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2281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