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赤將子輿文言文翻譯

赤將子輿文言文翻譯

《赤將子輿》文言文翻譯:赤將子輿是黃帝時候的人。他不吃五穀,而吃各種草木的花。到堯帝時,擔任木工之職。他能隨風雨上下自如,常常在集市上賣生絲繩,因此,人們又稱他為“繳父”。百姓吃五穀,熟食祈長福。子輿獨脱俗,食花飲清露。縱身風雨中,遠行又高步。雲天可任遊,壽豈可計度?

赤將子輿文言文翻譯

原文:赤將子輿者,黃帝時人。不食五穀,而百草花。至堯帝時,為木工。能隨風雨上下,時時於市中賣繳,亦謂之繳父雲。蒸民粒食,熟享遐祚。子輿拔俗,餐葩飲露。身風雨,遙然矯步。雲中可遊,性命可度。

赤將子輿,中國民間傳説中的仙人。出自幹寶的《搜神記》,是記錄古代中國民間傳説中故事。

幹寶,字令升,新蔡人。東晉的史學家、文學家、志怪小説的創始人。年輕時以才學出名,召為著作郎。平杜弢叛亂有功,賜爵關內侯。晉元帝時,領國史。著述極富。集古今怪異之事寫了《搜神記》,時人因此稱幹寶為“鬼之董狐”。《搜神記》原為三十卷,後散佚,明人胡應麟輯二十卷。通行本有今人汪紹楹校注《搜神記》二十卷。



搜神記 文言文 片段

説的王道平妻吧?原文如下:

秦始皇時,有王道平,長安人也,少時與同村人唐叔偕女,小名父喻,容色俱美,誓為夫婦。尋王道平被差征伐,落墮南國,九年不歸,父母見女長成。即聘與劉祥為妻,女與道平,言誓甚重,不肯改事。父母逼迫,不免出嫁劉祥。經三年,忽忽不樂,常思道平,忿怨之深,悒悒而死。死經三年,平還家,乃詰鄰人:“此女安在?”鄰人云:“此女意在於君,被父母凌逼,嫁與劉祥,今已死矣。”平問:“墓在何處?”鄰人引往墓所,平悲號哽咽,三呼女名,繞墓悲苦,不能自止。平乃祝曰:“我與汝立誓天地,保其終身,豈料官有牽纏,致令乖隔,使汝父母與劉祥,既不契於初心,生死永訣。然汝有靈聖,使我見汝生平之面。若無神靈,從茲而別。”言訖,又復哀泣逡巡。其女魂自墓出,問平:“何處而來?良久契闊。與君誓為夫婦,以結終身,父母強逼,乃出聘劉祥,已經三年,日夕憶君,結恨致死,乖隔幽途。然念君宿念不忘,再求相慰,妾身未損,可以再生,還為夫婦。且速開冢,破棺,出我,即活。”平審言,乃啟墓門,捫看。其女果活。乃結束隨平還家。其夫劉祥聞之,驚怪,申訴於州縣。檢律斷之,無條,乃錄狀奏王。王斷歸道平為妻。壽一百三十歲。實謂精誠貫於天地,而獲感應如此。

譯文,沒好好翻,反正lz知道大概了,湊合看下吧……

秦始皇的時候,有個叫王道平的,是長安人。少年時代,他和本村人唐叔偕的女兒立誓結為夫婦。那位姑娘小名父喻,容貌非常美麗。不久,王道平應徵作戰,流落在南方,九年不能回家。父喻的父母看到女兒已長大成人,就把她許配給劉祥,姑娘與王道平情深意重,有誓約在先,因此不肯改嫁。父母強迫她,她無奈之下,只得嫁給了劉祥。這樣過了三年,她始終精神恍惚,悶悶不樂,常常思念王道平,悲忿愁怨極深,最終鬱鬱而終。父喻死後三年,王道平回到家中,就問鄰居:“父喻在哪裏?”鄰居説:“這姑娘的心全在您身上,但遭到她父母親的的威逼,只得嫁給了劉祥。現在已經死了。”王道平問:“她的墳墓在什麼地方?”鄰居便將王道平帶到了墓地。王道平痛哭失聲,連連呼喚她的名字,繞着墳墓徘徊,哀痛萬分,不能自已。於是在墳前祝禱説:“你我(當初)向天地盟誓,要終生廝守。哪裏料到被公家的事拖累,以致兩地分隔,使得你父母將你嫁給劉祥。如此作為,已然違背了我們當初的心意,更遑論我們現在已是生死永別。但是你若有靈,就讓我再看一下你生前的容貌。你若無靈,只好就此永別了。”説完,便又悲哀地抽泣着,在墓前徘徊留戀。(過了一會兒)那位姑娘的魂魄從墳墓中走出,問道平:“你從哪兒來?我們分別得很久了。我曾與您約誓,終身為夫婦。後來父母強迫我,我才嫁給了劉樣,已經過了三年。我日夜思念你,以致怨憤鬱結而死,與你永隔黃泉。可我想到您不忘舊情,反覆向我祝禱,(因此,有個好消息告訴您)我的身體並沒有損壞,可以重生,與您再結前緣。請趕快掘開墳墓,打開棺材,讓我出來,我就能活了。”王道平仔細聽了她的話後,就打開墓門棺蓋,撫摸姑娘的屍體,她果然活了,於是她梳粧打扮後跟着王道平回家了。她的丈夫劉祥,聽見了這件事十分驚奇,向州縣衙門申訴。州縣官員查看法律來斷案,卻沒有相應的條文,便把這情況寫下來上奏給秦王。秦王將父喻斷給王道平做妻子。王道平活到一百三十歲。這實在是因為他的真心誠意通達於天地,才得到這樣的報答。

琴高取龍子文言文

1. 琴高取龍子文言文翻譯

琴高取龍子【原文】琴高,趙人也。

能鼓琴。為宋康王舍人。

行涓彭之術,浮游冀州、涿郡間二百餘年。後辭入涿水中,取龍子,與諸弟子期之。

曰:“明日皆潔齋候。於水旁設祠屋。”

果乘赤鯉魚出,來坐祠中。且有萬人觀之。

留一月,乃復入水去。【譯文】琴高是戰國時期趙國人。

善於彈琴。擔任過宋康王的舍人。

他修煉涓子、彭祖的仙術,在冀州、涿郡一帶漫遊了二百多年。後來避世潛入水中,取得龍子。

他和弟子們相約説:“明天你們都潔身素食,等候在水邊,設立神祠。”第二天,他果然騎着紅鯉魚浮出水來,到神祠中坐定。

而且有一萬來人朝拜他。他坐了一個月,才又潛入水裏去。

2. 琴高取龍子文言文翻譯

琴高取龍子

【原文】

琴高,趙人也。能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游冀州、涿郡間二百餘年。後辭入涿水中,取龍子,與諸弟子期之。曰:“明日皆潔齋候。於水旁設祠屋。”果乘赤鯉魚出,來坐祠中。且有萬人觀之。留一月,乃復入水去。

【譯文】

琴高是戰國時期趙國人。善於彈琴。擔任過宋康王的舍人。他修煉涓子、彭祖的仙術,在冀州、涿郡一帶漫遊了二百多年。後來避世潛入水中,取得龍子。他和弟子們相約説:“明天你們都潔身素食,等候在水邊,設立神祠。”第二天,他果然騎着紅鯉魚浮出水來,到神祠中坐定。而且有一萬來人朝拜他。他坐了一個月,才又潛入水裏去。

3. 琴高取龍子體現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是一個琴藝過人,誠信,超然於世的人。

琴高取龍子 【原文】 琴高,趙人也。能鼓琴。

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游冀州、涿郡間二百餘年。

後辭入涿水中,取龍子,與諸弟子期之。曰:“明日皆潔齋候。

於水旁設祠屋。”果乘赤鯉魚出,來坐祠中。

且有萬人觀之。留一月,乃復入水去。

【譯文】 琴高是戰國時期趙國人。善於彈琴。

擔任過宋康王的舍人。他修煉涓子、彭祖的仙術,在冀州、涿郡一帶漫遊了二百多年。

後來避世潛入水中,取得龍子。他和弟子們相約説:“明天你們都潔身素食,等候在水邊,設立神祠。”

第二天,他果然騎着紅鯉魚浮出水來,到神祠中坐定。而且有一萬來人朝拜他。

他坐了一個月,才又潛入水裏去。

4. 人琴俱亡文言文翻譯

原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語時了不悲。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牀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雲:“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慟絕良久,月餘亦卒。

翻譯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了,子敬先去世。王子猷問手下的人説:“為什麼總聽不到(子敬的)消息?這(一定)是他已經死了。”説話時完全不悲傷。就要來轎子去奔喪,一路上都沒有哭。 子敬向來喜歡彈琴,(子猷)一直走進去坐在靈牀上,拿過子敬的琴來彈,弦的聲音已經不協調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説:“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死了!”於是痛哭了很久,幾乎要昏死過去。過了一個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5. 有哪些關於琴的古文句子

和如琴瑟 對牛彈琴 焚琴煮鶴 劍膽琴心 一琴一鶴 琴劍飄零 東漢·蔡邕《琴賦》爾乃言求茂木,周流四垂。

觀彼椅桐,層山之陂。丹華煒燁,綠葉參差。

甘露潤其末,涼風扇其枝。鸞鳳翔其巔,玄鶴巢其岐。

考之詩人,琴瑟是宜。爰制雅器,協之鍾律。

通理治性,恬淡清溢。爾乃間關九弦,出入律呂,屈伸低昂,十指如雨。

清聲發兮五音舉,韻宮商兮動徵羽,曲引興兮繁弦撫。然後哀聲既發,祕弄乃開。

左手抑揚,右手徘徊。指掌反覆,抑案藏摧。

於是繁弦既抑,雅韻復揚。仲尼思歸,《鹿鳴》三章。

《樑甫》悲吟,周公《越裳》。青雀西飛,別鶴東翔。

飲馬長城,楚曲明光。楚姬遺歎,雞鳴高桑。

走獸率舞,飛鳥下翔。感激絃歌,一低一昂。

唐·黃滔《戴安道碎琴賦》戴安道碎琴賦(以“徒候徽響,致聚深情”為韻) 拔塵俗之能琴,共誰不欽?戴安道之擅名斯異,武陵王之慕義彌深。降使殷勤,將召來以聆雅越。

持誠慷慨,爰擊碎以示胸襟。想夫名利莫羈,煙霞為賞。

澗鬆雖聳於樑棟,野鶴不侵乎羅網。吳山越水,韜物外之清光。

蜀軫虞絲,播人間之妙響。杳杳區區,何人戒途。

白屋忽驚於嘶馬,朱門欲俟於啼烏。焉有平生,探樂府錚鏦之妙。

爰教一旦,廁侯門戛擊之徒。於是賁出月窗,毀於蓬户。

擲數尺之鸞鳳,颯一聲之風雨。朱弦並斷,類冰泉裂石以丁零。

玉柱交飄,誤隴雁驚弓而飛聚。使者焉知,宣言大非。

且異鍛珠之義,寧同碎鬥之譏。陌上囬塵,走清風於玉殿。

堂間釋手,章素節於金徽。於時野客相高,時人或陋。

梧雕桐斷以甯顧,漆解膠離而莫救。至若池亭夜月之景,巖谷春風之候,遙當野岸,肯思流水之曾彈。

靜對庭蕪,待從幽蘭之不奏。向若投綠綺以無意,緬維城而有情。

亡一時之高躅,矜六律於新聲。則此日知音,但仰躍魚之弄。

碧山煙霧,甯留藏豹之名。則知藝至者不可以簪笏拘,情高者不可以王侯致。

終挺特以驚俗,不斯須而辱志。於今人語其風,孰不揖當時之事。

《三琴記》北宋 歐陽修 吾家三琴,其一傳為張越琴,其一傳為樓則琴,其一傳為雷氏琴。其製作皆精而有法然,不知是否,要在其聲如何,不問其古今何人作也。

琴面皆有橫紋如蛇腹,世之識琴者以此為古琴。蓋其漆過百年始有斷文,用以為驗爾。

其一金暉,其一石暉,其一玉暉。金暉者張越琴也,石暉者樓則琴也,玉暉者雷氏琴也。

金暉其聲暢而遠,石暉其聲清實而緩,玉暉其聲和而有餘。今人有其一已足為寶,而餘兼有之,然惟石暉者老人之所宜也。

世人多用金玉蚌瑟暉,此數物者,夜置之燭下,炫耀有光,老人目昏,視暉難準。惟石無光,置之燭下,黑白分明,故為老者之所宜也。

餘自少不喜鄭衞,獨愛琴聲,尤愛小流水曲,平生患難,南北奔馳,琴曲率皆廢忘,獨流水一曲,夢寐不忘。今老矣,猶時時能作之,其他不過數小調弄,足以自娛。

琴曲不多學耳,要於自適。琴亦不必多藏,然業已有之,亦不患多而棄也。

唐·薛易簡《琴訣》《琴史》曰:薛易簡以琴待詔翰林,蓋在天寶中也。嘗着《琴訣》七篇,辭雖近俚,義有可採,今掇有大槩着焉,曰:“琴之為樂,可以觀風教,可以攝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靜神慮,可以壯膽勇,可以絕麠麈俗,可以格免神,此琴之善者也。

鼓琴之士,志靜氣正,則聽者易分,心亂神濁,則聽者難辯矣。常人但見用指輕利,取聲温潤、音韻不絕、句度流美,但賞為能。

殊不知志土彈之,聲韻皆有所主也。夫正直勇毅者聽之則壯氣益增,孝行節操者聽之則情感傷,貧乏孤苦者聽之則流涕縱橫,便佞浮囂者聽之則斂容莊謹。

是以動人心,感神膽者,無以加於琴。閏其聲正而不亂,足以禁邪止淫也。

今人多以雜音悦樂為貴,而琴見輕矣。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難也。”

又云:“彈琴之法,必須簡靜。非謂人靜,乃手靜也。

手指鼓動謂之喧,簡要輕穩謂之靜。又須兩手相附,若雙鸞對舞,兩鳳同翔,來往之勢,附弦取聲,不須聲外搖指,正聲和暢,方為善矣。

故古之君子,皆因事而制,或怡情以自適,或諷諫以寫心,或幽憤以傳志,故能專精注神,感動神鬼,或只能一兩弄而極精妙者。今之學者,惟多為能。

故曰:多則不精,精則不多。知音君子,詳而察焉。”

品閒齋閒話:“常人但見用指輕利,取聲温潤、音韻不絕、句度流美,但賞為能。殊不知志土彈之,聲韻皆有所主也”;“今人多以雜音悦樂為貴,而琴見輕矣。

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難也”;“彈琴之法,必須簡靜。……多則不精,精則不多。

知音君子,詳而察焉”。所言甚是,需揣而摩之。

然今人彈琴,易失其所主,徒以悦耳為能。琴道漸失,琴技流媚俗之地矣。

無“多”則難精,惟有先多,然後求精。晉·嵇康《琴賦》餘少好音聲,長而玩之。

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猷,而此不倦。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於聲也。

是故復之而不足,則吟詠以肆志;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

歷世才士,併為之賦頌。其體制風流,莫不相襲。

稱其材幹,則以危苦為上;賦其聲音,則以悲哀為主。美其感化,則以垂涕為貴。

麗則麗矣,然末盡其理也。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覽其旨趣,亦末達禮樂之情也。

6. 神話文言文

搜神記卷一

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穀,故天下號神農也。

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冰玉散,以教神農,能入火不燒。至崑崙山,常入西王母

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時,復為雨師,遊人間。今之

雨師本是焉。

赤將子轝者,黃帝時人也。不食五穀,而啖百草華。至堯時,為木工。能隨風雨上下。

時於市門中賣繳,故亦謂之繳父。

寧封子,黃帝時人也。世傳為黃帝陶正,有異人過之,為其掌火。能出五色煙。久則以

教封子,封子積火自燒,而隨煙氣上下。視其灰燼,猶有其骨。時人共葬之寧北山中。故謂

之寧封子。

偓佺者,槐山採藥父也。好食鬆實。形體生毛,長七寸。兩目更方。能飛行逐走馬。以

松子遺堯,堯不暇服。鬆者,簡鬆也。時受服者,皆三百歲。

彭祖者,殷時大夫也。姓錢,名鏗。帝顓頊之孫,陸終氏之中子。歷夏而至商末,號七

百歲。常食桂芝。歷陽有彭祖仙室。前世雲:禱請風雨,莫不輒應。常有兩虎在祠左右。今

日祠之訖地,則有兩虎跡。

師門者,嘯父弟子也。能使火。食桃葩。為孔甲龍師。孔甲不能修其心意,殺而埋之外

野。一旦,風雨迎之。山木皆燔。孔甲祠而禱之,未還而死。

前周葛由,蜀羌人也。周成王時,好刻木作羊賣之。一旦,乘木羊入蜀中,蜀中王侯貴

人追之,上綏山綏山多桃,在峨眉山西南,高無極也。隨之者不復還,皆得仙道。故里諺

曰:“得綏山一桃,雖不能仙,亦足以豪。”山下立祠數十處。

崔文子者,泰山人也。學仙於王子喬。子喬化為白霓,而持藥與文子。文子驚怪,引戈

擊霓,中之,因墮其藥。俯而視之,王子喬之屍也。置之室中,覆以敝筐。須臾,化為大

鳥。開而視之,翻然飛去。

冠先,宋人也。釣魚為業。居睢水旁,百餘年,得魚,或放,或賣,或自食之。常冠

帶,好種荔,食其葩實焉。宋景公問其道,不告,即殺之。後數十年,踞宋城門上,鼓琴,

數十日乃去。宋人家家奉祠之。

琴高,趙人也。能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游冀州、涿郡間二百餘年。後

辭入涿水中,取龍子,與諸弟子期之。曰:“明日皆潔齋候。”於水旁設祠屋。果乘赤鯉魚

出,來坐祠中。且有萬人觀之。留一月,乃復入水去。

陶安公者,六安鑄冶師也。數行火。火一朝散上,紫色沖天。公伏冶下求哀。須臾。朱

雀止冶上,曰:“安公!安公!冶與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龍。”至時,安公騎之,從

東南去。城邑數萬人,豫祖安送之,皆辭訣。

有人入焦山七年,老君與之木鑽,使穿一盤石,石厚五尺,曰:“此石穿;當得道。”

積四十年,石穿,遂得神仙丹訣。

魯少千者,山陽人也。漢文帝嘗微服懷金過之,欲問其道。少千拄金杖,執象牙扇,出

應門。

淮南王安,好道術。設廚宰以候賓客。正月上午,有八老公詣門求見。門吏曰王,王使

吏自以意難之,曰:“吾王好長生,先生無駐衰之術,未敢以聞。”公知不見,乃更形為八

童子,色如桃花。王便見之,盛禮設樂,以享八公。援琴而弦,歌曰:“明明上天,照四海

兮。知我好道,公來下兮。公將與餘,生羽毛兮。升騰青雲,蹈樑甫兮。觀見三光,遇北斗

兮。驅乘風雲,使玉女兮。”今所謂淮南操是也。

劉根,字君安。京兆長安人也。漢成帝時,入嵩山學道。遇異人授以祕訣,遂得仙。能

召鬼。潁川太守史祈以為妖,遣人召根,欲戮之。至府,語曰:“君能使人見鬼,可使形

見。不者,加戮。”根曰:“甚易。”借府君前筆硯書符,因以叩幾;須臾,忽見五六鬼,

縛二囚於祈前。祈熟視,乃父母也。向根叩頭曰:“小兒無狀,分當萬死。”叱祈曰:“汝

子孫不能光榮先祖,何得罪神仙,乃累親如此。”祈哀驚悲泣,頓首請罪。根默然忽去,不

知所之。

7. 古文《高山流水》翻譯

語文翻譯:一日,伯牙與鍾子期共遊於泰山之陰,逢暴雨,二人止步於巖下。伯牙心情鬱悶,於是彈奏了一會琴。琴曲起初表現的是雨落山澗的情景,接着模擬山流暴漲和巖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彈奏完畢,鍾子期“輒窮其趣”,把曲中意象説的窮極通透。伯牙於是離開琴而歎道:“善哉,善哉,閣下能聽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裏能隱藏的了我的音聲呢?”於是二人成為人生知己。

列禦寇在《列子·湯問》中記載,“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呂氏春秋》在《本味篇》中記載:“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

驚到天上神仙的詩句是什麼

1. 關於神仙詩句

關於神仙詩句 1.描寫仙人的詩句

風吹仙袂飄飄舉。

——長恨歌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賦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莊子《逍遙遊》

“或者聳身入雲,無翅而飛;或者駕龍乘雲,上造天階;或者化為鳥獸,浮游青雲;或者潛行江海,翱翔名山;或者吸食而氣,辟穀茹芝;或者出入世間而人不識,或者隱其身而莫能見。”

--《神仙傳》

2.關於仙人的詩句

《古詩十九首》

年代: 漢 作者: 漢無名氏

生年不滿百,

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

何不秉燭遊!

為樂當及時,

何能待來茲?

愚者愛惜費,

但為後世嗤。

仙人王子喬,

難可與等期。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峯長,

銀河倒掛三石樑。香爐瀑布遙相望,

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

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

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閒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望嶽》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西嶽崚嶒竦處尊,諸峯羅立如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西風涼冷後,高尋白帝問真源。

《桃花庵歌》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換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3.形容神仙的詩詞

《仙人》

年代: 唐 作者: 李賀

彈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

手持白鸞尾,夜掃南山雲。

鹿飲寒澗下,魚歸清海濱。

當時漢武帝,書報桃花春。

神仙

作者:張彪 (唐代)

神仙可學無,百歲名大約。天地何蒼茫,人間半哀樂。

浮生亮多惑,善事翻為惡。爭先等馳驅,中路苦瘦弱。

長老思養壽,後生笑寂寞。五穀非長年,四氣乃靈藥。

列子何必待,吾心滿寥廓。

白日昇天 原是道教指白晝昇天成為神仙。後比喻一下子富貴起來。

出處:漢·應劭《風俗通·正失》:“俗説淮南王安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作《鴻寶苑祕》枕中之書,鑄成黃白,白日昇天。”

餐葩飲露 吞食百花,吸飲露水。形容超塵脱俗的神仙生活

出處:漢·劉向《列仙傳·赤將子輿》:“子輿拔俗,餐葩飲露。”

二仙傳道 兩位神仙共同傳授道法。比喻兩人祕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傳道去罷!’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訖。”

鴻衣羽裳 以羽毛為衣裳。指神仙的衣着。

出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二》:“巖堂之內,每時見神人往還矣,蓋鴻衣羽裳之士,練精餌食之夫耳。”

呼風喚雨 舊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現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偉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動勢力猖獗。

出處:宋·孫覿《罨溪行》:“罨畫溪頭烏鳥樂,呼風喚雨不能休。”

壺裏乾坤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壺中日月”。

出處:明·朱有燉《神仙會》第一折:“羅浮道士誰同流,草衣木食輕諸侯,世間甲子管不得,壺裏乾坤只自由。”

壺天日月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壺中日月”。

出處:金·長筌子《西江月》詞:“返照壺天日月,休言塵世風波。”

閬苑瓊樓 閬:空曠,寬闊;瓊:赤色玉。廣大的園林,華美的樓閣。傳説中的神仙住處。也指皇帝貴族的宮苑。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一回:“裏面閬苑瓊樓,奇花異草,奧妙非常。”

料事如神 料:預料。預料事情象神仙一樣準確。形容預料事情非常準確。

出處:宋·楊萬里《提刑徽猷檢正王公墓誌銘》:“公器識宏深,襟度寬博,議論施加人數等,料事如神,物無遁情。”

鸞姿鳳態 比喻神仙的儀態。

出處:《雲笈七籤》卷五:“弟子十八人,並皆殊秀,然鸞姿鳳態,眇映雲鬆者,有韋法昭、司馬子微、郭崇真。”

人間天上 人世社會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極美好的處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出處:唐·崔顥《七夕詞》:“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神仙中人 ①指神采、儀態、服飾、舉止不同凡俗的人。②指像神仙一般自在快活之人。

通真達靈 與神仙交往。

出處:《雲笈七籤》卷四七:“太上四明,九門發精,耳目玄徹,通真達靈。”

吸風飲露 道家及詩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絕食五穀。

出處:《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穀,吸風飲露。”

仙山瓊閣 仙山:指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瓊閣:精美的樓閣。傳説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現在也比喻虛無縹緲的美妙幻境。

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瑤台銀闕 裝飾華麗的樓台宮闕。多指神仙居處。

月下老人 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後泛指媒人。簡稱“月老”。

出處:唐·李復言《續幽怪錄》記載傳説故事:唐朝的韋固路過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檢一本書。詢問後,知道老人是專管人間婚姻的神,翻檢的書是婚姻簿子。

珠箔銀屏 箔:簾子;屏:屏風。珠綴的簾子,銀製的屏風。多形容神仙洞府陳設華美。

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詩:“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八仙:道教傳説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互相比賽。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過海,獨自顯神通。”

4.描寫“神仙”的詩詞有哪些

1、《長歌行》唐代·李白

桃李待日開,榮華照當年。東風動百物,草木盡欲言。

枯枝無醜葉,涸水吐清泉。大力運天地,羲和無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將何宣。桃李務青春,誰能貰白日。

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金石猶銷鑠,風霜無久質。

畏落日月後,強歡歌與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2、《風入松·危樓古鏡影猶寒》宋代·張炎

危樓古鏡影猶寒。倒景忽相看。桃花不識東西晉,想如今、也夢邯鄲。縹緲神仙海上,飄零圖

畫人間。

寶光丹氣共迴環。水弱小舟閒。秋風難老三珠樹,尚依依、脆管清彈。説與霓裳莫舞,銀橋不

到深山。

3、《蝶戀花·禹廟蘭亭今古路》宋代·陸游

禹廟蘭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盡湖邊樹。鸚鵡杯深君莫訴。他時相遇知何處。

冉冉年華留不住。鏡裏朱顏,畢竟消磨去。一句丁寧君記取。神仙須是閒人做。

4、《念奴嬌·天南地北》元代:施耐庵

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翠袖圍香,絳綃籠雪,

一笑千金值。神仙體態,薄倖如何消得?

想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連八九,只待金雞消息。義膽包天,忠肝蓋

地,四海無人識。離愁萬種,醉鄉一夜頭白。

5、《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唐代·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5.形容“神仙”的句子有哪些

1、服食求神仙——漢 漢無名氏 《古詩十九首》

2、鳳樓十二神仙宅——宋 柳永 《玉樓春》

3、世人都曉神仙好——清 曹雪芹 《好了歌》

4、世人都曉神仙好——清 曹雪芹 《好了歌》

5、世人都曉神仙好——清 曹雪芹 《好了歌》

6、世人都曉神仙好——清 曹雪芹 《好了歌》

7、春深雨過西湖好百卉爭妍蝶亂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蘭橈畫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間水闊風高揚管絃——宋 歐陽修 《採桑子·春深雨過西湖好》

8、燕鴻過後鶯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長於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宋 晏殊《玉樓春》

9、中堂舞神仙——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10、鳳樓十二神仙宅——宋 柳永 《玉樓春》

11、神仙一曲漁家傲——宋 晏殊 《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

12、聞琴解佩神仙侶——宋 歐陽修 《玉樓春》

13、似與神仙——宋 李之儀 《蝶戀花·玉骨冰肌天所賦》

14、再送神仙須愛護——宋 李之儀 《蝶戀花·玉骨冰肌天所賦》

15、姚家別有神仙品——宋 張孝祥 《鷓鴣天·可意黃花人不知》

16、不肯作神仙——宋 朱敦儒 《臨江仙·生長西都逢化日》

17、箇中自是神仙住——宋 朱敦儒 《鷓鴣天·通處靈犀一點真》

18、神仙説——宋 李彌遜 《水調歌頭·清夜月當午》

19、已聞水部神仙語——宋 曹勛 《鷓鴣天·雪後疏香一兩枝》

20、更於何處覓神仙——宋 史浩 《浣溪沙》

《搜神記全譯》簡介

內容簡介

《搜神記全譯》在策劃之初就考慮到避免以上各種譯本之不足,本着推陳出新、匯聚英華、弘揚傳統、振興華夏之宗旨,化艱深為淺顯,融譯註為一爐,俾使社會各界廣大讀者瞭解我國古代各名著之完整原貌,有利於當下人文精神建設,又利於中外文化之交流譯介,乃延聘海內學界通人,精選史有定評之夏商迄晚清經史子集四部,以全注全譯形式重新裝幀、重新校勘整理出版。所選各書前言對該名著之時代、作者、內容、成就、文獻版本皆有詳贍説明,各篇各卷前有簡明扼要的題解,原文選用業經整理的善本,註釋採用學術界公認的成果,譯文強調忠實原文、通達流暢。書行天下,道亦隨之,既有品味,又有普及,為大家營造出一片文化底藴深厚、知識境界廣博、思想空間深邃的精神沃土,是《中國曆代名著全譯叢書》的孜孜追求。此次修訂是在前輩學人嘔心瀝血的基礎上,重新進行認真的審讀和勘校,是在“國學熱”基礎上的一次新的提升,在強調通俗性的同時,亦重視學術性與資料性。今日重現書界,必將旋起一種新的閲讀風暴。我們相信,這套叢書的問世,對傳播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提升我們國家的軟實力,形成當代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意義,在現代化人文化的進程中開啟今入智慧、滋養今人心靈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義。

編輯推薦

《搜神記全譯》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幹寶(?~336),東晉文人,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明天啟《海鹽縣圖經》雲:“父瑩,仕,任立節都尉,南遷定居海鹽,幹寶遂為海鹽人”。又云:“幹瑩墓在澉浦青山房。”明董谷《碧裏雜存》雲:“幹寶……海鹽人也。按武原古志雲,其墓在縣西南四十里,今海寧靈泉鄉。真如寺乃其宅基,載在縣誌,蓋古地屬海鹽也。”據史料記載,自西晉永嘉元年(307年),幹寶初仕鹽官州別駕(刺史的從吏官),後因劉聰、石勒之亂,西晉亡,東晉立,南北對峙,幹寶舉家遷至靈泉鄉(今海寧黃灣五豐村與海鹽澉浦六忠村的交界處)。永嘉四年(310年),父卒,葬澉浦青山之陽,幹寶為父守孝。至三世時,遷至梅園(今海鹽通元),自此,海鹽成為幹氏子孫繁衍的居住地。

幹寶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更是小説家的一代宗師。他的《搜神記》短篇小説集在中國小説史上有着極其深遠的影響,被稱作中國小説的鼻祖。幹寶學識淵博,著述宏豐,橫跨經、史、子、集四部,堪稱魏晉間之通人。至今有關專家已收集到的幹寶書目達26種,近200卷。

目錄

前言

卷一

一 神農鞭百草

二 雨師赤松子

三 赤將子輿

四 甯封子自焚

五 偓儉採藥

六 彭祖七百歲

七 師門使火

八 葛由乘木羊

九 崔文子學仙

一0 冠先釣魚

一一 琴高取龍子

一二 陶安公騎赤龍

一三 焦山老君

一四 魯少千應門

一五 淮南八公歌

一六 劉根召鬼

一七 王喬飛舄

一八 薊子訓遁去

一九 漢陰生乞市

二0 平常生復生

二一 左慈使神通

二二 于吉請雨

二三 介琰變化隱形

二四 徐光復仇

二五 葛玄使法術

二六 猛止風

二七 園客養蠶

二八 董永與織女

二九 鈎弋夫人之死

三0 杜蘭香與張傳

三一 弦超與神女

卷二

三二 壽光侯劾鬼

三三 樊英滅火

三四 徐登與趙曬

三五 趙曬渡河

三六 徐趙清儉

三七 東海君遺陳節

三八 邊洪發狂

三九 鞠道龍説黃公事

四0 謝乣作膾

四一 天竺胡人魔術

四二 扶南王判罪

四三 賈佩蘭説宮內事

四四 李少翁致神

四五 營陵道人

四六 白頭鵝試覡

四七 石子岡朱主墓

四八 夏侯弘見鬼

卷三

四九 鍾離意

五十 段翳封簡書

五一 臧仲英家怪物

五二 喬玄見白光

五三 管輅筮王基

五四 管輅教顏超延命

五五 管輅筮信都令

五六 管輅筮郭恩

五七 淳于智殺鼠

五八 淳于智卜宅居

五九 淳于智卜免禍

六0 淳于智筮病

六一 郭璞撒豆成兵

六二 郭璞救死馬

六三 郭璞筮病

六四 郭璞以白牛治病

六五 費孝先之卦

六六 隗熠藏金

六七 韓友驅魅

六八 嚴卿禳災

六九 華佗治瘡

七十 華佗醫喉病

卷四

七一 風伯雨師

七二 張寬説人女星

七三 灌壇令太公望

七四 胡母班傳書

七五 馮夷為河伯

七六 河伯招婿

七七 華山使者

七八 張璞二女

七九 建康小吏

八十 宮亭湖二女

八一 宮亭湖廟神

八二 驢鼠過宣城

八三 青洪君婢

八四 黃石公神祠

八五 樊道基顯神

八六 戴文謀疑神

八七 麇竺遇天使

八八 陰子方祀灶

八九 張成見蠶神

九0 戴侯祠

九一 劉王己死為神

卷五

九二 蔣子文成神

九三 蔣侯召劉赤父

九四 蔣山廟戲婚

九五 蔣侯愛望子

九六 蔣侯助殺虎

九七 丁姑渡江

九八 趙公明府參佐

九九 周式之死

一00 張助斫李樹

一0一 臨淄出新井

卷六

一0二 論妖怪

一0二 論妖怪

一0三 論山徙

一0四 龜毛兔角

一0五 馬化為狐

一0六 玉化為蜮

一0七 地長地陷

一0八一婦四十子

一0九 御人產龍

一一0 彭生為豕禍

一一一 蛇鬥國門

一一二 龍鬥邑中

一一三九蛇繞柱

一一四 馬生人

一一五 女子化為丈夫

一一六 五足牛

一一七 臨洮巨人

一一八 兩龍現井中

一一九 馬生角

一二0 狗生角

一二一 人生角

一二二 狗與彘交

一二三 白黑烏鬥

一二四 牛足出背

一二五 蛇鬥廟下

一二六 鼠舞端門

一二七 泰山石立

一二八 蟲葉成文

一二九 狗冠出朝門

一三0 雌雞化雄

一三一 範延壽斷訟

一三二 天雨草

一三三 斷槐復立

一三四 鼠巢樹上

一三五 犬禍室中

一三六 載焚巢殺子

一三七 信都雨魚

一三八 木生人狀

一三九 大廄馬生角

一四0 燕生雀

一四一 牡馬生三足駒

一四二 僵樹自立

一四三 兒啼腹中

一四四 西王母傳書

一四五 男子化女

一四六 人死復生

一四七 長安兒生兩頭

一四八三足烏

一四九 德陽殿蛇

一五0 北地雨肉

一五一 樑冀妻怪粧

一五二 牛生雞

一五三 赤厄三七

一五四 長短衣裾

一五五 夫婦相食

一五六 寺壁黃人

一五七 木不曲直

一五八 雌雞欲化雄

一五九 洛陽生兒兩頭

一六0 樑伯夏之後

一六一 草作人狀

一六二 生男兩頭共身

一六三 懷陵萬雀鬥殺

一六四 嘉會輓歌

一六五 京師謠言

一六六 桓氏復生

一六七 建安人妖

一六八 荊州童謠

一六九 伐樹出血

一七0 鷹生燕巢中

一七一 河出妖馬

一七二 燕生巨

一七三 譙周書柱

一七四 孫權死徵

一七五 孫亮草妖

一七六 大石自立

一七七 陳焦死而復生

一七八 孫休服制

參七

一七九 開石文字

一八0 西晉服妖

一八一 翟器翟食

一八二 蟛蚊化鼠

一八三 太康二龍

一八四 兩足虎

一八五 死牛頭語

一八六 武庫飛魚

一八七 男女之屐

一八八 擷子髻

一八九 晉世寧舞

一九0 以氈為服

一九一 折楊柳歌

一九二 遼東馬生角

一九三 婦人飾兵

一九四 六鍾出涕

一九五一身二體

一九六 安豐女子化男

一九七 臨淄大蛇人祠

一九八 呂縣流血

一九九 霹靂破高禖石

二00 烏杖柱掖

二0一 貴遊倮身

二0二 大石浮水登岸

二0三 賤人人禁庭

二0四 牛能言

二0五 敗*聚道

二0六 戟鋒有火光

二0七 萬詳婢生怪子

二0八 嚴根婢產異物

二0九 狗作人言

二一0 蝘鼠出延陵

二一一 茱萸相樛而生

二一二 豕生人兩頭

二一三 生箋單衣

二一四 無顏帢

二一五 任喬女嬰連體

二一六 淳于伯冤死

二一七 牛生犢兩頭

二一八 地震湧水

二一九 牛生怪胎

二二0 馬生駒兩頭

二二一 太興初女子

二二二 武昌火災

二二三 絳囊縛紛

二二四 儀仗生花

二二五 羽扇改制

二二六 大蛇居神祠空樹

卷八

二二七 舜耕於歷山

二二八 商湯禱雨

二二九 呂望釣於渭陽

二三0 武王伐紂

二三一 孔子夜夢

二三二 赤虹化為黃玉

二三三 陳寶祠

二三四 邢史子臣説天道

二三五 星外來客

二三六 戴洋夢神人

卷九

二三七 應嫗見神光

二三八 馮緄綬笥有蛇

二三九 張顥得金印

二四0 張氏傳鈎

二四一 何比干得符策

二四二 魏舒詣野王

二四三 賈誼《鵬鳥賦》

二四四 狗齧鵝羣

二四五 公孫淵數怪

二四六 諸葛恪被殺

二四七 鄧喜射人頭

二四八 府公斥賈充

二四九 庾亮廁中見怪

二五0 劉寵軍敗

卷十

二五一 鄧皇后夢登天

二五二 孕而夢月日人懷

二五三 夢取樑上穗

……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搜神記佚文

附錄

序言

幾年以前,在廣西大學,見到日本國平凡社出版的“東洋文庫”中,有竹田晃先生翻譯的中國古代名著《搜神記》。當時,心裏頗佩服他們有點眼光。

中華文化根深葉茂,源遠流長。至漢魏六朝,有一個志怪小説的繁榮時期。誠然如魯迅先生所説:“六朝人之志怪,卻大抵一如今日之記新聞,在當時並非有意做小説。”(《中國小説的歷史的變遷》)但是它記錄了一大批古代神話傳説、奇聞逸事,內容豐富生動,情節曲折離奇,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確確實實是中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搜神記》是漢魏六朝志怪小説的代表作。千百年來,它廣泛流傳,且為人津津樂道,對後世文學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搜神記》舊題幹寶撰。幹寶字令升,新蔡(今屬河南)人。《晉書》本傳記載,東晉元帝時,他以佐著作郎領修國史,著《晉紀》十卷,“其書簡略,直而能婉,鹹稱良史”。此外,“為《春秋左氏義外傳》,注《周易》《周官》凡數十篇,及雜文集皆行於世”。又有感於生死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祗靈異人物變化,名為《搜神記》,凡三十卷”。不過原書傳至宋代已有部分散佚,現在我們看到的二十卷本,據考證,是明代人從《法苑珠林》及諸類書中輯補而成的。

這次校點註譯《搜神記》,工作底本是明末毛晉《津逮祕書》本,它從明萬曆中海鹽胡震亨輯刻的《祕冊匯函》本收入。校勘以清嘉慶張海鵬《學津討原》本為主,輔以《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及《藝文類聚》《太平廣記》諸書,並參考了中華書局版《搜神記》的汪紹楹先生校注。

文摘

卷一

二雨師赤松子

【原文】

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①。服冰玉散②,以教神農。能人火不燒④。至崑崙山,常人西王母石室中④。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時⑤,復為雨師,遊人間。今之雨師本是焉⑥。

註釋

①赤松子:古傳説中的仙人。亦作“赤誦子”。雨師,司雨之神。

②冰玉散:當為“水玉散”。傳説是吃了不死的仙藥。《抱朴子?內篇?仙藥》:“赤松子以玄蟲血漬玉為水而服之,故能乘煙上下也。玉,屑服之,與水餌之,俱令人不死。”

③入火不燒:一本作“人火自燒”,即跳進火裏焚燒自己而昇仙,所謂“火化登仙”。

④西王母:即西華金母,傳説中的先天仙聖。《山海經?西次三經》:“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漢書.地理志》:“金城郡臨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鹽池。”

⑤高辛:即帝嚳,傳説中古代部族首領。《世本》稱他是黃帝的曾孫。

⑥今之雨師:指後世掌管祈雨的巫師。

【今譯】

赤松子,是神農氏時候的雨師。他服用水玉散這種長生不死之藥,並且教神農氏服用。他能跳進火裏不會焚燒。到崑崙山,他常常去西王母住的石室裏。他隨着風雨上天下地。炎帝神農的小女兒跟隨他,也成為神仙,一起昇天。到高辛氏的時候,他又擔任雨師,漫遊人間。如今的雨師把他奉為祖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z3k3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