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美食

> 無花果的花在果實內部還是外部

無花果的花在果實內部還是外部

無花果的花在果實內部還是外部的答案是:內部。

無花果是隱花植物,其花朵的花托膨大後發育成果實,養殖無花果時,需要在每年的4月份時候進行移栽,並往土壤中施加腐熟的有機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使無花果旺盛生長。

於地中海沿岸,從土耳其至阿富汗;中國唐代即從波斯傳入,南北方均有栽培,新疆南部尤多。無花果對土壤條件要求極不嚴格,在典型的灰壤土、多石灰的沙漠性砂質土、潮濕的亞熱帶酸性紅壤以及沖積性粘壤土上都能比較正常地生長;不耐寒,冬季温度達-12℃時新梢頂端就開始受凍;喜光;有強大的根系,比較耐旱。

新鮮幼果及鮮葉治痔療效良好;果實味甜可食或作蜜餞,又可作藥用;也供庭園觀賞。

無花果的花在果實內部還是外部

無花果的原產地一説是小亞細亞土耳其的卡里亞(Cariea);一説是阿拉伯南部(沙特及也門),後傳入敍利亞、高加索及土耳其等地,再後由希臘人與福安尼克亞人於公元前14世紀前後引入地中海沿岸各地。

無花果傳入中國大約是在漢代,最早在新疆各地栽培,至唐代(公元7世紀)才由新疆經絲綢之路傳入甘肅、陝西諸地,以後傳入中原。到宋代,嶺南諸地已栽培。因其果形似饅頭,南方多稱為“木饅頭”,並始稱“無花果”,謂其無花而實(宋·張師政《倦遊雜記》)。

元明時期(公元14世紀),無花果栽培漸盛,除廣泛食果、入藥外,歉年還用於救荒(明·朱棣《救荒本草》)。無花果的栽培利用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世人爭相栽種,在中原各地得到較快發展。當時的扦插、分株等繁殖方法,在庭院的栽培配置,北方冬季防寒保護等成功的經驗一直沿襲。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全株具乳汁;高達3-10米,多分枝;樹皮灰褐色,皮孔明顯;小枝直立,粗壯。葉互生,厚紙質,廣卵圓形,長寬近相等,10-20釐米,通常3-5裂,小裂片卵形,邊緣具不規則鈍齒,表面粗糙,背面密生細小鐘乳體及灰色短柔毛,基部淺心形,基生側脈3-5條,側脈5-7對;葉柄長2-5釐米,粗壯;托葉卵狀披針形,長約1釐米,紅色。 [

雌雄異株,雄花和癭花同生於一榕果內壁,雄花生內壁口部,花被片4-5,雄蕊3,有時1或5,癭花花柱側生,短;雌花花被與雄花同,子房卵圓形,光滑,花柱側生,柱頭2裂,線形。榕果單生葉腋,大而梨形,直徑3-5釐米,頂部下陷,成熟時紫紅色或黃色,基生苞片3,卵形;瘦果透鏡狀。

標籤: 無花果 果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ms/zdd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