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液化是放熱還是吸熱

液化是放熱還是吸熱

放熱。

物態汽化是物體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這個過程物體的內能增加,需要吸熱,這是兩個正好相反的過程。比如:冬天呼出的熱氣會凝聚在玻璃上形成水珠,就是液化現象。

液化是指物質由氣態轉變為液態的過程,氣體液化時要放熱。臨界温度是氣體能液化的最高温度。由於通常氣體液化後體積會變成原來的幾千分之一,便於貯藏和運輸,所以現實中通常對一些氣體(如氨氣、天然氣)進行液化處理,由於這兩種氣體臨界點較高,所以在常温下加壓就可以變成液體,而另外一些氣體如氫、氮的臨界點很低,在加壓的同時必須進行深度冷卻,就叫液化。

1.液化的兩種主要方式:方式一:降低温度(一切氣體一切温度);方式二:壓縮體積(某些氣體一定温度<一般為常温,特殊的須先降温再壓縮體積>)。

壓縮體積的液化實驗

2.任何氣體在温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壓縮氣體的體積也可以使某些氣體液化(或兩種方法兼用)。

3.降低温度的方法是萬能的,降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但壓縮體積時,如果氣體温度高於其臨界温度,則無法壓縮使其液化。

液化是放熱還是吸熱

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是氣體分子相互吸引而凝結成為液體。液化時物質放出熱量。在臨界温度以下的氣體,都可以液化。液化可通過加壓或冷卻,或者加壓與冷卻並用的方法來實現。臨界温度高於或接近於室温的氣體,如乙醚、氯、氨、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某些碳氫化合物,在常温下壓縮就可使之液化。臨界温度很低的氣體,如氧、氮、氫、氦等,須先冷卻到它們的臨界温度以下,再用等温壓縮的方法使其液化。這些臨界温度很低的氣體,在19世紀上半世紀時,還沒有辦法使它們液化,當時人們曾稱之為永久氣體或真正氣體。當人們認識到物質具有臨界温度這一事實後,就努力提高低温技術,終於可使所有的氣體都液化了。在1884~1885年首次得到了液態氫。最後一個被液化的氣體是氦,它是在1908年由K.昂納斯在荷蘭的萊頓城把它轉變為液體的。1928年人們又把氦凝成了固體。

例1:家用液化石油氣就是在常温下利用壓縮氣體體積的方法使它液化,並儲存在鋼罐裏的,液化氧氣是根據氣體的沸點不同,把空氣收集起來,達到各種沸點後分離出來。

例2:火箭上的液態燃料和氧化劑則是在相當低的温度下利用壓縮氣體體積的方法獲得的。

例3:在冰箱的冷凝器內,從壓縮機送來的氟利昂的蒸汽變成了液態,這是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液化並放出熱量.

例4:打火機中的丁烷氣。

標籤: 放熱 吸熱 液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nq8g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