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寒食節紀念誰的

寒食節紀念誰的

介子推。寒食節源於春秋時,介子推被焚於介休綿山。

晉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

寒食節紀念誰的

到唐代時已形成全國性法定節日,後與清明節合二為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形成最早的節日。寒食節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間各歷史時期、節日期限不等,先後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七日,最後變為一日。由介休,太原郡到全國各地。介之推是春秋時代晉國的忠臣,又名介子推,作為不慕虛名,不計報酬的晉國國君晉文公的忠厚臣僚,留下了很多故事,被民間社會廣為傳頌。

如“割股奉君”、“功不言祿”、“功成身退”。傳説文公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國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為火禁日,禁止煙火,僅食寒食,並從此形成了中國古代一個著名的節日“寒食節”。雖然寒食節的真正起源並非來自於此,但將紀念介子推作為寒食節起源的説法卻更為流行,甚至後來寒食節逐漸被清明節取代,許多人又把紀念介子推作説成清明節的起源。

介子推的出身事蹟見諸文獻的極少,僅有奉公子重耳出亡一事。“驪姬之亂”後,晉公子重耳為了躲避禍害,避難奔狄,隨行賢士五人,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此後,介子推一直追隨重耳在外逃亡19年,輾轉周折,備歷艱難險阻。

重耳最終能返回晉國,成為日後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介子推也盡了犬馬之勞。另據《韓詩外傳》記載,重耳逃入衞國國境時,頭須偷光了重耳的資糧,逃入深山。重耳無糧,飢餓難行,介子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供養重耳。

在重耳落難之時,介子推如此肝腦塗地,忠心耿耿,也成就了他的忠義之名,史稱“割股奉君”。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麪、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晉南地區民間習慣吃涼粉、涼麪、涼糕等等。晉北地區習慣以炒奇(即將糕面或白麪蒸熟後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塊,曬乾後用土炒黃)作為寒食日的食品。

一些山區這一天全家吃炒麪(即將五穀雜糧炒熟,拌以各類乾果脯,磨成面)。寒食節,民俗要蒸寒燕慶祝,用麪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飛燕、鳴禽及走獸、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後着色,插在酸棗樹的針刺上面,裝點室內,也作為禮品送人。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寒食節源於春秋時,介子推被焚於介休綿山。

晉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

到唐代時已形成全國性法定節日,後與清明節合二為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形成最早的節日。寒食節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間各歷史時期、節日期限不等,先後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後變為一日。由介休,太原郡到全國各地。飲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麪、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

晉南地區民間習慣吃涼粉、涼麪、涼糕等等。晉北地區習慣以炒奇(即將糕面或白麪蒸熟後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塊,曬乾後用土炒黃)作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區這一天全家吃炒麪(即將五穀雜糧炒熟,拌以各類乾果脯,磨成面)。

寒食節,民俗要蒸寒燕慶祝,用麪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飛燕、鳴禽及走獸、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後着色,插在酸棗樹的針刺上面,裝點室內,也作為禮品送人。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而專門設立的節日?

寒食節是為紀念春秋時晉國忠臣介子推而設立的。每年清明前一天,就是寒食節。

這一天大家都不能生火做飯,只能食用前幾天剩下來的食物。

因為食物是冷的,故稱“寒食節”。這麼做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著名義士介子推。介子推是晉國人,晉獻公次子、後來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重耳的家臣。晉獻公晚年,因寵愛驪姬,聽她的讒言,逼死太子申生,又想殺掉重耳。

重耳只好逃離晉國。後遊於八國,歷時19年,六十二歲時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到晉國,被立為國君。這就是晉文公。

晉文公逃難時,有一眾家臣跟隨他,其中一位叫介子推。一次,重耳逃難時沒有吃的,介子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一塊肉,做成肉湯獻給重耳。重耳即位後,介子推不願因功而受到封賞,甘願過隱居的生活

就帶上老母隱居在釂上山裏。晉文公多次招介子推出山,介子推就是不聽。晉文公為逼介子推出山,派人在釂上山三面放火,留一面給介子推出來。

結果火停後仍不見介子推,再派人上山尋找,發現介子推揹着老母燒死在一棵大樹下!晉文公知道後很難過,就改釂上上為介山,當地的地名也改為介休。並下令介子推死難的這一天不許生火做飯,來紀念義士介子推。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歷!但是歷史上介子推真的割股燒山嗎?其實真沒有。《左傳》中記載,介子推跟隨晉文公十九年,晉文公繼位後封賞當年跟隨他的人,介子推認為晉文公的成功是上天的安排,跟隨他的人卻認為自己有功而向晉文公要封賞是一件羞恥的事,所以堅決不受祿,隱居起來。

晉文公就把他隱居的釂上山改名介山,作為他的封地。《史記》中也這樣記載,看上去是司馬遷借鑑的《左傳》並稍加潤色。先秦的其他典籍,如《莊子》、《楚辭》、《韓非子》、《呂氏春秋》中提到了介子推割股燒山的故事,但都語焉不詳,且這幾部都不是史書,可信度存疑。既然沒有燒山這一情節,那寒食節是怎麼來的呢?這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民間的説法,在介子推故事上加上一些藝術加工,從《莊子》這些書中有記載就説明這些民間傳説很早就成型了!且中國人歷來尊崇忠義,借用介子推的傳説並演化為節日,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寒食節紀念誰

寒食節是為紀念介子推。相傳在春秋時期,晉國的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別的國家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跟隨在重耳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

後來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

但是介子推不求利祿,也不求名利,他選擇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使介子推出山相見,於是下令放火燒山,但是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介子推忠臣之志,將他葬於綿山,還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在清朝初年的時候,湯若望曆法改革以前,清明節是在寒食節後面兩天;經過湯氏改革後,寒食節定在清明節之前一日。

現代二十四節氣的定法也是沿襲湯氏改革,所以現在寒食節就在清明節前一日。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

寒食節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是中國的 傳統節日 之一,在農曆冬至後的一百零五日,在這一天,人們要禁煙火,只吃冷食。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的?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 提問:因為要紀念誰才有寒食節? 回答:介子推 寒食節是清明節的前一天。

傳説,這個節日,是紀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介之推是當年晉國的賢臣,侍奉公子重耳(後為晉文公)。晉國發生內亂,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國外,介之推不畏艱難困苦跟隨重耳流亡;曾經割自己腿肉熬湯,獻給重耳。重耳做了國君後,開始時還銘記介之推,但是時間久了,也把他淡忘了。介之推心中十分難受,和其年邁的母親回到家鄉,隱居在山中。

有一天,晉文公發現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忘了獎賞這個"割股奉君"的賢臣,非常內疚,親自跑到他隱居的山中尋找。但是隻見山巒重疊,葱蒼樹木,就是不見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個孝子,如果放火燒山,他一定會揹着母親出來。

於是,命令放火燒山,結果火一下蔓延數十里,連燒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沒有出來。火熄之後,大家進山察看,才發現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燒死在深山之中。 這事傳出來,人人尊敬和懷念介之推。

以後便在他被燒死的這天紀念他,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節的前一天。因為介之推是被火燒死的,大家在這天都不忍心舉火,寧願吞吃冷食,所以,這天叫"寒食節"。

標籤: 寒食節 紀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mo/ls/5noo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