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是什麼意思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是什麼意思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是什麼意思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原指走千里遠的路程,是從腳下邁第一步開始的,後多比喻做事的成功在於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逐步積累。

用法:該成語為主謂式;在句中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寓意:

這句話首先強調的當然是走好足下的第步,要有一個好的開端。更為可貴的是,在強調走好第一步的同時,又強調了走好每一步。有一個好的開端還不夠,還要把這好的開端堅持到最後,堅持到終了。

成語最早出自春秋末期《老子》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譯文:

局面安定時容易保持和維護,事變沒有出現跡象時容易圖謀;事物脆弱時容易消解;事物細微時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發生以前就處理妥當;治理國政,要在禍亂沒有產生以前就早做準備。

合抱的大樹,生長於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台,築起於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有所作為的將會招致失敗,有所執着的將會遭受損害。因此聖人無所作為所以也不會招致失敗,無所執着所以也不遭受損害。

人們做事情,總是在快要成功時失敗,所以當事情快要完成的時候,也要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聖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難以得到的貨物,學習別人所不學習的,補救眾人所經常犯的過錯。這樣遵循萬物的自然本性而不會妄加干預。

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老子根據事物的發展規律提出謹小慎微和慎終如始的主張,他主張:處理問題要在它未發生以前。治理國家要在未亂之前。合抱的大樹是細小的幼苗長成,九層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遠的行程是從腳下開始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md06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