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惠崇春江晚景寫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寫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寫作背景

1、《惠崇春江晚景》的寫作背景:是蘇軾於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為惠崇所繪的《春江晚景》兩幅所寫的題畫詩。

3、《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創作的組詩。

4、其一原文: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5、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6、其二原文:兩兩歸鴻欲破羣,依依還似北歸人。

7、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8、其一譯文: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9、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是蘆葦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迴游到江河裏來了。

10、其二譯文:大雁北飛,就像要回到北方家鄉的人那樣,但是由於依戀,差一點掉了隊。

11、還沒有飛到北方時,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12、其一賞析:詩的首句首先顯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細密,就無法見到桃花了。

13、其次表明季節,點出了一個“早”字。

14、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經透露出來。

15、詩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鴨先知”,視覺由遠及近,即從江岸到江面。

16、江上春水盪漾,好動的鴨子在江水中嬉戲遊玩

17、“鴨先知”側面説明春江水還略帶寒意,因而別的動物都還沒有敏感到春天的來臨,這就與首句中的桃花“三兩枝”相呼應,表明早春時節。

18、詩人通過設身處地的體會,在詩中表達出來。

19、詩的三四兩句詩仍然緊扣“早春”來進行描寫,那滿地蔞蒿、短短的蘆芽,黃綠相間、豔麗迷人,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

10、“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時才往上游的特徵,進一步突出一個“春”字,給整個畫面注入了春天的氣息和生命的活力。

21、全詩春意濃郁、生機蓬勃,給人以清新,舒暢之感。

22、其二賞析:第一句寫惠崇所繪的“飛雁圖”,大雁北飛,有幾隻雁依依不捨,差點掉了隊。

23、並且在下一句,把這幾隻雁比作了“北歸人”,是非常形象的,這就畫活了景象。

24、詩到了第三、四句,就更進一步給大雁以人的情感。

25、詩人的想象力是豐富的。

26、大雁戀戀不捨是因為南方比北方温暖,所以詩人就寫下了大雁認為北方很冷,而且遠遠地就知道了沙漠風多雪多;最後一句詩人進一步寫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幾日。

27、這種擬人手法的運用,使惠崇的繪畫由“定格”轉變成了“錄像”,使大雁北飛的情景充滿着人的情感,是頗有新意的。

28、作者簡介:蘇軾畫像蘇軾(1037~1101年),宋代文學家。

29、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

30、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31、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年)進士。

32、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33、其文放縱不羈,雄渾豪邁,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34、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35、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37、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38、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m4jq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