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七律長征的創作背景和意義

七律長征的創作背景和意義

七律長征的創作背景和意義

1、《七律·長征》的創作背景:作於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後,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

2、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後,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3、意義是:通過生動典型的事例,熱情洋溢地讚揚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難,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

4、原文: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5、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6、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7、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8、首聯是全詩的統領,以直白的語言,豪邁的語勢,高屋建瓴,高度概括了紅軍在長征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給整首詩奠定了輕鬆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

9、面對長征途中的千難萬險,鏗鏘有力的“不怕”二字,以堅定的語氣表現出紅軍勇敢頑強,頂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也明顯暗示了對圍追堵截的敵軍更是不值一提

10、“等閒”兩字表現出紅軍藐視困難、蔑視敵人、從容不迫的自豪感

11、“萬水千山”以靜寫動,以艱難險阻為主體,展現了一幅濃縮紅軍長征壯闊歷程的總藍圖,是“面”的體現。

12、頷聯承接“千山”,沿着紅軍長征的路線,俯瞰五嶺和烏蒙山這兩個典型的高山峻嶺,以點帶面地描繪了“騰越五座嶺”和“疾跨烏蒙山”兩幅“長征圖”,寫出了紅軍對山的征服。

13、“騰”和“走”反襯了紅軍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14、頸聯承接“萬水”,寫出了紅軍對水的征服

15、一“暖”一“寒”,對比強烈,既是客觀事實,又是詩人的心理感受

16、既表達了紅軍渡過金沙江後的喜悦,又表現了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這一場惡戰的艱苦激烈,驚心動魄,可見紅軍的英勇無畏

17、尾聯描述了長征最後的歷程,那是一幅“喜踏岷山雪”的“長征圖”,強化了主題

18、“三軍過後盡開顏”,寫出了戰士們的雙重喜悦,一重是戰勝雪山的喜悦,一重是勝利在望的喜悦

標籤: 七律 長征 創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md43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