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對聯的歷史有多少年

對聯的歷史有多少年

對聯的歷史有多少年的答案是:兩千多年

對聯的歷史有多少年

對聯大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對聯出現在三國時代。對聯起源秦朝,古時稱為桃符。關於中國最早的楹聯,譚蟬雪先生在《文史知識》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國最早的楹帖出現在唐代。

對聯源於中國文字語音的對稱性,出現應該在周朝以前,造紙術和書法的發展,使對聯成為獨立文體。

從文學史的角度看,楹聯,系從古代詩文辭賦中的對偶句逐漸演化、發展而來。這個發展過程大約經歷了三個階段:對偶階段,駢偶階段,律偶階段。

1、上聯以仄聲收尾,下聯以平聲收尾。因此貼對聯時一定要將上聯貼在右手邊。

2、上下聯平仄相對,且一般情況下都是用律句,三四五六七言都是如此。特殊修辭需要例外。

3、如上下聯有多個句子,則需要採用曾國藩説的“調馬蹄”手法。所謂調馬蹄,是從駢文學來的技巧,即各句末一字依照“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的順序,再長也是如此。

1、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 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年關將至,有着許許多多的過年習俗。貼春聯就是其中之-。春聯:春聯俗稱“門對”、"春貼” 、“對聯”、“對子”、雅稱"楹聯”。喜慶的大紅春聯貼門上是對聯的一種,應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發展為春聯。春聯屬於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春節增加喜慶氣氛。

標籤: 對聯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9l8zn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