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河姆渡人居住的是什麼房屋

河姆渡人居住的是什麼房屋

河姆渡人居住的是什麼房屋的答案是:幹欄式房屋。

河姆渡人居住的是什麼房屋

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幹欄式房屋,他們過定居生活,用船、筏載人和物、浮水採集,使用刀、匕、錘、鏟、矛、碗、筒、小棍、器柄、紡輪、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養豬,狗和水牛等牲畜,還會挖掘水井。幹欄式房屋是遠古時代南方百越部族的建築風格,考古發現最早的幹欄式建築是河姆渡幹欄式建築,古時流行於南方百越族羣的居住區。幹欄式建築主要是為了防止潮濕而建。長脊短檐式的屋頂以及高出地面的底架,都是為適應多雨地區的需要,各地發現的幹欄式陶屋、陶囷以及柵居式陶屋,均代表了防潮濕的建築形制,特別是倉廩建築採用這種形制的用意更為明顯。

現代東南亞一帶還較盛行柵居,以適應潮濕多雨的需要。傣族民居分為幹欄式建築、地面建築、土掌房三種。幹欄式建築主要分佈在西雙版納全境和德宏州的瑞麗,遮放壩子。

幹欄式住房以竹木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檁、掾、樓面、牆、梯、欄等,各部件的連接用榫卯和竹篾綁紮,為單幢建築,各家自成院落,各宅院有小徑相通。房頂用草排或掛瓦。瑞麗的幹欄式建築體現出較高的水平。

幹欄民居隨着現代化建設的加快,正以驚人的速度消失。在國內,連片的幹欄建築已經寥寥無幾,因而廣南地區的幹欄建築顯得彌足珍貴,這些傳承的民族文化遺產凝結着民族羣體深厚的情結。如今,居住的房屋已經朝着現代居室方向發展,為磚石或鋼筋混凝土構造,但一些房屋的結構還保留着幹欄的基本特徵。

幹欄式建築凌空地坪的優點是可以減少地面的處理工作,放火燒荒後就可以建房,而且滿足了居宅防潮抗洪的實際需要,也解決了南方氣温較高而需降温、通風問題。

幹欄式建築雖然有很多優點,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傳統的幹欄建築,比如,不利於防火,木牆隔音效果差,房內沒有衞生設備,翻修週期較短,人畜同住糞便味道濃,底層養牲畜還容易傳播疾病等。

河姆渡遺址的幹欄式建築,代表着我國新石器時代的建築水平,雖然出土的榫卯木構件僅上百件,只佔構件總數的十分之一,絕大多數的節點還採用藤條綁紮加固方法,但這並不能因此而降低對河姆渡人建築技術的評價。

繼河姆渡遺址以後,考古工作者在江蘇吳江梅堰、海安青墩、浙江吳興錢山漾、廣東高要縣茅崗及湖北蘄春縣毛家嘴、四川成都十二橋等遺址中都發現幹欄式建築的遺蹟。

標籤: 河姆渡 房屋 居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00zqy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