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德不孤,必有鄰出自哪本書

德不孤,必有鄰出自哪本書

《論語·里仁》。《論語·里仁》中,原文是: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拓展延伸:“德不孤,必有鄰”,可翻譯為有德之人並不孤單,必然有人與他相伴。

德不孤,必有鄰出自哪本書

“德”是目光直射之意,直視“所行之路”的方向。光明正大的品德,能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德是積極的,是和諧的基礎,這樣人身心靈和諧就越接近自然也就越健康。有的人是把“德不孤”當成“必有鄰”的條件,就是説,只有形成了一個“德者”的羣體,才能夠吸引“鄰者”,從而“必有鄰”。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清朝趙翼解釋説:“語者,聖人之語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其實,“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論語》反映了孔子的教育原則。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顏淵》記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為仁的表現之一為克己復禮,有所不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己與人之間的關係,以欲施做答,欲是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之取捨,施是個人主觀能動性的實踐,用好心壞心來説,要防止好心辦壞事,就要慎施);答司馬牛“仁者其言也訒”。

顏淵學養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牛則答以細目。又如,孔子回答子路和冉有的同一個問題,內容完全不同。答子路的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

答冉有的是:“聞斯行之。”因為“求也退,故進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

標籤: 本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084qk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