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益慕聖賢之道的益什麼意思

益慕聖賢之道的益什麼意思

益慕聖賢之道的益什麼意思

益慕聖賢之道”的益”意思是:更加。

該句出自《送東陽馬生序》,是明代文學家宋濂創作的一篇贈序。

原文選段: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譯文:

因此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而能夠看各種各樣的書。已經成年之後,更加仰慕聖賢的學説,又苦於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經書向同鄉前輩求教。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的言辭和態度從未稍有委婉。

詞句註釋:

既:已經,到了。

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歲時,舉行加冠(束髮戴帽)儀式,表示已成年。

聖賢之道:指孔孟儒家的道統。宋濂是一個主張仁義道德的理學家,所以十分推崇它。

碩(shuò)師:學問淵博的老師。遊:交遊。

嘗:曾。趨:奔赴。

鄉之先達:當地在道德學問上有名望的前輩。這裏指浦江的柳貫、義烏的黃溍等古文家。執經叩問:攜帶經書去請教。

稍降辭色: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温和些。辭色,言辭和臉色。

作品賞析

在這篇贈序裏,作者敍述個人早年虛心求教和勤苦學習的經歷,生動而具體地描述了自己借書求師之難,飢寒奔走之苦,並與太學生優越的條件加以對比,有力地説明學業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於主觀努力,不在天資的高下和條件的優劣,以勉勵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讀書環境,專心治學。全文結構嚴謹,詳略有致,用對比説理,在敍事中穿插細節描繪,讀來生動感人。

文章渾然天成,內在結構卻十分嚴密而緊湊。本來文章所贈送的對象是一篇之主體。然而文章卻偏把主體拋在一邊,先從自己談起,從容道來,由己及人,至最後才談及贈送的對象。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匠心獨運。

選段為第二段,寫當代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優越,與作者青年時代求學的艱難形成鮮明的對照,從反面強調了勤苦學習的必要性。通過對比,人們很清楚地看出當今太學生在讀書、求師、生活等幾個方面,都比作者當年的求學條件優越得多,但卻業有未精,德有未成。最後用一個選擇句式又加一個反詰句式,強調指出,關鍵就在於這些太學生既不勤奮又不刻苦。這又是對上段第四層的照應。

標籤: 益慕 聖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jy3o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