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是什麼意思

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是什麼意思

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是什麼意思

和實生物,同則不繼:

意為實現了和諧,則萬物即可生長髮育,如果完全相同一致,則無法發展、繼續。出自《國語·鄭語》,為周太史史伯提出。

和”的觀念產生很早,其含義由音樂之和,到人際關係之和,到國家政事之和,逐步深化。而第一個對和”進行理論提升,使之成為事物之本和天地法則的人,是史伯。

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起源:

和”確能生成萬物,同”就不能增益,而只能止步不前。用一物勻適地融入另一物叫作和”,因此而能豐富、發展,並使萬物不脱離和”的統一。如果用相同的東西補充相同的東西,那麼這種東西完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只有一種聲音,單調得沒辦法聽;只有一種物品,單調得沒辦法看(沒有文彩);只有一種口味,單調得令人生厭;只有一種事物,單調得無話可説。

史伯已經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和根本法則就是和”,即二元乃至多元的對立統一。事物的不斷生成,不斷豐富,不斷髮展,也就是和”的不斷展現,矛盾對立統一規律的不斷展現。這既是客觀世界的自在過程,又是人的主觀世界的能動過程。

從人的認識和實踐來説,一方面要尊重客觀世界自然的和”,不能從根本上加以人為的破壞,一方面要創造各種各樣、方方面面的和”。最簡單的事例,土加土,還是土,水加水,還是水,只有量的增加,沒有質的變化;土加水,則成泥,便可壘牆築屋,再加火燒,則成各種陶器及磚瓦,便可方便生活、美化生活。總之,人要認識和”的本質,運用和”的法則。

史伯正是以和”的思想為指導,給鄭伯友分析王朝之弊的,指出周幽王的要害是去和而取同”。史伯用大量的事實説明,周幽王拋棄光明正大,喜好鬼鬼祟祟和邪惡的讒言;討厭賢明正直的忠臣,而親近愚頑智昏和無知鄙陋的小人。斷言不出三年周必亡。

現實意義:

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實現和諧則萬物生長繁衍,如果完全一致,則無法發展延續。強調和而不同”這是對和”最好的詮釋。和,是不同事物的相承相繼,是多樣性的統一,它承認矛盾,是矛盾發展的協調統一;同,是相同事物的疊加,它迴避矛盾,掩蓋事物之間的差異。

表現在處理人際關係上,同”是唯唯諾諾,無原則的苟合或同流合污;和”則是有原則的和諧相處,就是説,凡無關原則的小事,要理解忍讓,不要小題大做、鬧不團結;凡事關原則性的大事,則要堅持原則,一絲不苟。

表現在上下級關係上,同”是是下級對上級的絕對服從和死氣沉沉、緊張壓抑的一言堂;和”則是上下級的互相尊重和坦誠議政、集思廣益的眾言堂”。

標籤: 同則不繼 生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10j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