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意思是什麼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意思是什麼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意思是什麼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意思:河灘上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迴游到江河裏來了。

該句出自宋代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蔞蒿滿地蘆芽短”,這兩句詩仍然緊扣早春”來進行描寫,那滿地蔞蒿、短短的蘆芽,黃綠相間、豔麗迷人,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正是河豚欲上時”畫面雖未描寫河豚的動向,但詩人卻從蔞蒿叢生、蘆葦吐芽推測而知河豚欲上”,從而畫出海豚在春江水發時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虛境補充了實境。

原文: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註釋:

蔞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魚的一種,學名魨”,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於我國沿海和一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上:指逆江而上。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迴游到江河裏來了。

賞析

這首題畫詩既保留了畫面的形象美,也發揮了詩的長處。詩人用他饒有風味、虛實相間的筆墨,將原畫所描繪的春色展現得那樣令人神往。在根據畫面進行描寫的同時,蘇軾又有新的構思,從而使得畫中的優美形象更富有詩的感情和引人入勝的意境。這一首詩成功地寫出了早春時節的春江景色,蘇軾以其細緻、敏鋭的感受,捕捉住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徵,抒發對早春的喜悦和禮讚之情。全詩春意濃郁、生機蓬勃,給人以清新,舒暢之感。

創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蘇軾於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為惠崇所繪的《春江晚景》兩幅所寫的題畫詩。一説此詩作於江陰。

作者介紹: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標籤: 蘆芽 河豚 滿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lql5z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