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唐朝以胖為美是哪種胖

唐朝以胖為美是哪種胖

唐朝所謂的胖就是區別於前朝骨幹美女,例如能夠掌上起舞的趙飛燕之流而言的,唐朝的胖準確的説應該叫做健碩豐腴,絕非只是一個兩三百斤的大胖子,以楊貴妃為例來看一看唐朝的審美標準,楊貴妃身高1米65體重為138斤。

唐朝以胖為美是哪種胖

以胖為美的唐朝,和現在的胖是一回事嗎?

唐朝以胖為美是有其自身的對比性的,那個時期的女子和前後的朝代的女子相比,的確是胖的,但是這種胖是豐腴、健康的胖,不是我們現在所認識的肥胖,起源大概有三種。

一、文化審美論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和輝煌時期,政治氣候十分寬鬆,經濟發展也很快速,人們安居樂業。這一時期經過了一段穩定,人們生活水平自然提高,所以就身材而言是比較豐腴的。

經濟政治的繁榮,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會有所變化,當時實行的是開明的民族政策,而在本土各種文化交流碰撞中,人們形成了對美的新的看法,豐腴總比消瘦更好。

綜觀留存下來的美女雕像和圖畫,但大多面如滿月、豐頰秀眉、腰肢圓渾,其裝扮袒露而大膽。除了婀娜的捧杯姿態與眾不同之外,其基本特徵仍然是“豐肥濃麗、熱烈放姿”。

據不完全統計,當時與唐交往的國家有130多個。不同文化的影響、交融,使唐人不拘於傳統,眼界開闊,熱烈放姿。統治者的血統也決定了唐人對健碩的體魄更易親近。

透過唐人獨特的審美眼光,絕不單純是女性體態上的肥、瘦,穿着上的遮、露。可以説,這種審美取向是一種全方位的審美理念,所體現的是一種力量型的、開放兼容的文化視野。

無論是藝術作品還是現實生活都反映出,唐人的確崇尚“豐肥濃麗、熱烈放姿”。這與古代大多數時期人們欣賞窈窕淑女含蓄內向的審美觀不同,並形成了唐代的“另類”審美眼光。

二、皇族血統論

中國人引以為自豪和驕傲的大唐朝,實際上也是鮮卑族和漢族共同創造的一個偉大王朝,是草原狼性格和華夏文明精粹的偉大結晶,達到了古代華夏文明之巔。

蒙古女人絕大多數是豐滿女人,而鮮卑族和蒙古族是兩個有着親緣關係的蒙古草原遊牧民族。鮮卑族一定是把狼圖騰和“以胖為美”的審美標準,一同傳給蒙古族。

從血統上,李唐王朝的開國皇帝和初期君主都是胡化了的漢人和鮮卑貴族女性的混血兒。唐高祖李淵的生母、皇后、一個兒媳均為鮮卑人,此民族以胖為美。

鮮卑胡人血統是唐朝的佔據當時的主流社會,鮮卑是典型的北方遊牧民族,這些人的審美觀念自然與漢族有説不同,受到皇族的審美觀念影響,所以民間效仿就不足為奇。

可以説李唐皇室的血統中至少有一半是鮮卑血統,而鮮卑族的遊牧生活造就和需要的是剽悍、健碩的體魄。因此,唐朝幾代國君均寵愛豐肥的女性也就不難理解了。

唐朝“以胖為美”,深刻地反映了李唐王朝鮮卑族的血統和印記。弄清了李唐王朝的鮮卑血統以後才明白,再聯想到在蒙古草原上的生活就想通了。

三、楊貴妃肥美論

唐朝以胖為美,楊貴妃到底有多胖?究竟多胖才算美呢?為什麼唐代人們會有這種審美觀念?其實現在人們對楊貴妃體貌的判斷,主要來源於“環肥燕瘦”這一成語。

後世人們普遍認為唐朝的楊玉環是肥的,而漢朝的趙飛燕是瘦的,所以“唐人以肥為美”,而漢成帝喜瘦的趙飛燕,漢朝就以瘦為美。

史在書上也有記載,楊玉環是一位舞蹈高手,精通胡旋舞,身段飄搖,翻躍如風,令人眼花繚亂。由此可見楊玉環絕不是“胖”而是豐腴。

受到楊玉環的影響,在“回眸一笑百媚生,後宮粉黛無顏色”“從此君王不早朝”等一些語句中,還是可以體會出當時楊玉環幾乎引領了那個時期的潮流。

就如“楚王好腰細,國中多餓死”的效果一樣,再加上自古很多女子認為嫁入皇室,甚至嫁給皇帝,是一件美好的時期,那個時候肯定也少不了效仿者。

我們從唐代壁畫、仕女圖、雕塑看到這種柔美之肥,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象這種柔美之肥,“肥而不膩”再恰當不過了。所以,大家最喜歡説的那句“我到唐代也算是個美人”,這句話其實還真是個“偽命題”。

唐朝“以胖為美”,當時的胖是指多少斤?

在唐朝的確是以胖為美,但是這種胖並不是水桶腰、肥頭大耳的那種胖,而是指該有肉的地方有肉,不該有肉的地方沒有肉,體重自然是不能夠超過140斤。這種也不可以説是胖,應該用豐滿來形容,哪個男人會不喜歡豐滿、長相好看、又多才藝的女子呢?更何況在唐朝時代,能夠胖起來的女性一般都是家庭條件尚可的人家,貧窮家庭的孩子連吃飯都無法有保障又怎麼會胖的起來呢?他們倒不是以胖為美,更多的是以胖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家世。

而且在唐朝那個開放時代,穿什麼衣服都不會讓人覺得怪異。女性大部分都會選擇穿能夠顯現自己身材的衣服,像是齊胸襦裙裝更是需要身材豐滿的人才能夠穿出其中的韻味。如果你瘦不拉幾的只會像是一個小孩子偷穿大人的衣服,為了能夠讓自己身形撐得起來,自然是要讓自己多肉一點的了。

我們所熟知的唐朝胖美人楊貴妃其實也並不能説是胖,她一個一米七的高個子,體重一百三左右,完全算是標準的身材啊。這樣的身高與體型根本就不能夠用胖來形容,更何況楊貴妃身材還很豐滿,要胸有胸,要屁股有屁股的。穿一些袒胸露乳的衣服更是性感極了。這樣的性感尤物又能夠琴棋書畫的,唐玄宗自然是當成寶一樣寵着了。

其實無論是什麼時候,人們都會更加喜歡身材豐滿的女性,現在的審美觀都有點太奇葩了,以瘦不拉幾為標準。女人真正的美其實就在於有肉感,有肉感的同時還能夠讓人感覺到你身材體型非常好。而不是瘦到連骨頭都凸顯出來的病態美,那種美只會讓人覺得是不健康的。

不要説男人看到那些身材豐滿的女人會兩眼發光了,女人在看到這樣的性感尤物都會羨慕嫉妒恨的。瘦已經不是絕對的主流了,一直來來人們喜歡的都不是瘦,而是豐滿的女性。

眾所周知唐朝是以胖為美,説的是微胖還是肥胖?

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文化形態,人們的審美也會有巨大差異,很多女孩都羨慕唐朝以胖為美。畢竟現代社會崇尚的是骨感美,讓很多愛吃的女孩們苦不堪言,為了減肥控制飲食,各種減肥妙招都上手了。但是很多人可能誤解了,其實唐朝的以胖為美並非大家想象的那樣,那種胖是微胖,是豐腴,是那種恰到好處,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少的豐腴美,這點其實從楊貴妃的身高體重就能考證。

歷史學家根據相關文獻記載考證發現,楊貴妃其實並沒有那麼胖,身高1.64米左右,體重大概138斤,這裏也存在一些爭議,有的專家認為楊貴妃身高1.55米,體重120斤左右。這樣的身高配合這樣的體重其實算是標準體重,就算按照現代的標準也不能算胖,只能説不瘦,豐腴。

楊貴妃能得唐玄宗寵愛,大家想想要是肥圓的胖,這怎麼想都不可能,她的這種美和胖差別還是很大的。大詩人杜甫就曾這樣説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這裏的意思很明顯,大唐強盛一時,物產經濟也相當豐盛,大唐的強盛讓周邊的小國自願臣服,大唐和成百上千的小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如此一箇中央大國,為了表現出大唐的富強,人們不愁吃穿,男女老少都講究雍容大氣的美,所以審美自然也是以豐腴為主。

大唐的開國皇帝是李淵,李淵是鮮卑族人,而鮮卑族本身就是遊牧少數民族,他們自小就在馬背上長大,試想一下,如果長得太胖,別説是騎馬,就算是爬上馬背怕是也難做到吧。所以説唐朝時期的以胖為美並非是肥美,而是那種豐腴的美,這種美要求全身上下每一塊肉都恰到好處,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少,雍容華貴的美。

根據歷史的相關記載,楊貴妃本人擅長於舞蹈,如果肥胖的話又怎麼能跳出優雅的舞蹈呢?除了這些論據,還有杜甫在《麗人行》一詩中描述楊貴妃道:“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通過杜甫的眼睛就更能讓人信服了,楊貴妃身材並非臃腫,而是全身勻稱,氣質出眾,是一種雍容華貴的美,皇帝喜歡的除了她的美貌還有其曼妙的舞姿以及絕豔的氣質。

雖説每個時代的人審美有差異,但是總體對美的標準不會相差太大,所以那些肥美的女孩就算真的穿越回大唐依然做不了美女。所以要做美女還是要學會剋制自己,減去該減的地方,增加該增加的地方。

不過還有一句話叫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真正的美女最主要的還是來自於氣質,而這個東西可不是天生的,需要多讀書,用知識武裝自己,這樣氣質自然會自內而外地散發出來,相處之下讓人覺得舒坦,不然再美的軀殼沒有優雅的靈魂點綴,依然是庸脂俗粉,上不了枱面,大家覺得呢?

標籤: 美是 胖為 唐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825j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