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郭沫若為什麼被罵

郭沫若為什麼被罵

郭沫若為什麼被罵的答案是:一是萬曆皇帝的“明定陵”進行主持挖掘時,由於郭沫若能力不足,技術條件不成熟,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對定陵裏面的文物產生了很大的破壞。二是郭沫若情感生活太過混亂

郭沫若(1892年~1978年),男,漢族,中國現代著名學者、文學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出生於四川樂山,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中國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

郭沫若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和中國歷史學、考古學等領域享有崇高的地位。在文學方面,被官方現代文學史教科書列為“魯郭茅巴老曹”的第二位。生平著作超過百萬字,集結為《郭沫若全集》38卷,分為文學編、歷史編、考古編。

郭沫若為什麼被罵

1892年11月16日生於四川省樂山縣銅河沙灣。

1906 年入嘉定高等學堂學習,開始接受民主思想。

1914年,郭沫若留學日本,在九州帝國大學學醫。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在日本福岡發起組織救國團體夏社,投身於新文化運動,寫出了《鳳凰涅磐》、《地球,我的 母親》、《爐中煤》等詩篇。

1921年,發表第一本新詩集《女神》,書中洋溢着強烈的浪漫主義氣息,《女神》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而成為中國新詩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同年,又與成仿吾、郁達夫等人一同創立上海文學學社“創造社”,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旗手。

1922年3月15日,《創造季刊》問世。這一時期,郭沫若的詩作同胡適等人的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作品,影響了日據時期台灣的早期新詩創作。

1926年到1927年,任國立武昌中山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

1926年7月,郭沫若投筆從戎,隨國民革命軍北伐,歷任北伐軍總政治部宣傳科長,副主任。

1927年“四、一二”事變前夕,郭沫若撰寫了《請看今日之蔣介石》一文,揭露了蔣介石“背叛國家,背叛民眾,背叛革命”的行徑,在人民羣眾中產生了巨大影響。郭沫若因此受到通緝,隨即參加南昌起義,途中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2月被迫流亡日本。

1930年,他撰寫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通過引用當時的歷史文獻資料與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學發展規律的論斷,證明中國同樣經歷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郭沫若由此在中國開創了唯物史觀派,該學派在此後佔據了中國學術界的主流地位。

隨着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綱領的中國共產黨走上執政舞台,該書的觀點被當作中國小課本的參考教材之一。郭沫若憑藉這一時期的甲骨文研究而與王國維、羅振玉、董作賓並稱甲骨四堂,並藉此於1948年當選為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標籤: 郭沫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5nkxo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