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句話是誰説的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句話是誰説的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句話是誰説的的答案是:荀子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句話是誰説的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意思是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然而卻比藍草的顏色更青。引申為學生經過學習,成就超越老師,一代更比一代強。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出自儒客先師荀子《勸學》,是一個俗語 ,比喻人經過學習或教育之後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後魏人李謐,字永和,學習很用功,少年時代就讀了很多書。他的老師孔璠,學問本來也不錯,可是幾年以後,李謐的學識就勝過了老師。結果,孔璠反過來又向李謐請教了。人們作了一首歌謠:“青成藍,藍謝青;師何常,在明經。”青,比喻學生;藍,比喻老師。歌謠的意思是:學生成了老師,老師請教學生;究竟誰是老師並不一定,問題在於誰更精通學問。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藍的顏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凍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繩,如果給它加熱使它彎曲做成車輪,它的彎度就可以合乎圓規,即使又曬乾了,也不會再挺直,這是因為人工使它彎曲成這樣。所以木材經墨線量過就筆直了,金屬刀具在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照檢查自己,就智慧明達,行動不犯錯誤了。

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説得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使讀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用同類事物設喻,從相同的角度反覆説明問題,強調作者的觀點。例如: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積土成山,積水成淵。

有時將兩種相反的情況組織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照,讓讀者從中明白道理。例如將騏驥與駑馬對照,朽木與金石對照。設喻方式有時先反後正,有時先正後反,內容各有側重,句式也多變化,讀來毫無板滯之感。

有的比喻,單説比喻而把道理隱含其中,讓讀者思考。如“青出於藍"“冰寒於水"。有的先設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有的先設比喻,引出道理後,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作進一步論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41zky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