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君舟民水誰提出的

君舟民水誰提出的

“君舟民水”的概念,由孔子最早提出,荀子加以發展。

1、君舟民水的意思是老百姓可以扶持你做 君主,也可以推翻君主。戰國之前“百姓”是對貴族的統稱,戰國之後,楚對平民的通稱。《詩經·雅·天保》“羣黎百姓”鄭玄箋:“百姓,官族姓也。”民指平民,普通人。也稱“老百姓”。泛指社會上最龐大、地位普通的羣體。

2、《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王制》 出自《禮記》,是較早的對國家法律制度進行闡述的篇章之一,為我國古代君主治理天下的規章制度。內容涉及封國、職官、爵祿、祭祀、葬喪、刑罰、建立成邑、選撥官吏以及學校教育等方面的制度。

3、荀子的君舟民水則比較客觀,不因君主而改變,強調人民羣眾的力量強大,帶有唯物主義色彩。故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欲榮,則莫若隆禮敬士矣,欲立功名則莫若尚賢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節也。三節者當,則其餘莫不當矣;三節者不當,則其餘雖曲當,猶將無益也。孔子曰:"大節是也,小節是也,上君也。大節是也,小節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節非也,小節雖是也,吾無觀其餘矣"。

君舟民水誰提出的

荀子(約公元前325—約前235年)名況,字卿,又稱孫卿,趙國郇(今山西臨猗縣)人。

荀子的生平活動,《風俗通義。窮通》記載:“齊威宣王之時,聚天下賢士於稷下……孫卿有秀才,年十五始來遊學。”在公元前286年,齊滅宋,《鹽鐵論。論儒》談到齊閔王驕傲自大,“諸儒諫不從,各分散。”這時,荀卿向齊相進説:“處勝人之勢,會勝人之道”,指出:當今巨楚在我前面牽繫着,大燕在我後邊威逼着,勁魏在我右邊鈎取着,……一國策謀,三國必然乘機進犯,這樣,齊國必然導致四分五裂,國家將有滅亡的危險。(《荀子。強國》,下引本書,只注篇名)意見未被採納,孫卿去楚國。在齊襄王在位時(公元前283年—前265年),荀子第二次回到齊國,“荀卿最為老師。”他三次被推為祭酒(年高望重者)。(《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在範睢相秦期間(公元前266年—前255年),荀子到秦國見過秦昭王。昭王問:“儒無益於人之國?”荀子回答説:“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儒之為人下如是矣。”(《儒效》)“應侯(範睢)問孫卿子曰:入秦何見?”荀子回答説:“形勝”“百姓樸”、“百吏肅然”、士大夫“明通而公”,朝廷“聽決百事不留”,“治之至”;然而“殆無儒”,是“秦之所短”。由於秦國實行法治,荀子以儒治國的思想就行不通了。

齊人有人讒言荀子,於是荀子離開了齊,來到楚國。公元前255年被任為蘭陵令。但有人認為荀子對楚國來講是個危險。所以荀子又辭楚來到趙國,趙國拜其為上卿。後來楚國有人向楚相春申君進言請荀子回楚。於是春申君派人請回荀子,復任蘭陵令。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李園殺害,荀子罷了官。不幾年就去世了。

標籤: 君舟民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xrjl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