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民貴君輕誰提出來的

民貴君輕誰提出來的

孟子提出的社會政治思想。意為從天下國家的立場來看,民是基礎,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

“民貴君輕”是孟子仁政學説的核心,具有民本主義色彩,對中國後世的思想家有極大的影響。

民貴君輕誰提出來的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下》。“民貴君輕”成為後世廣泛流傳的名言,一直為人們所引用。

孟子對於秦漢以後的封建君主制度影響很大。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在原有的基礎上,把原本注重倫理的“仁”延伸發展到社會和政治中。

把“仁”的含義擴展到“仁義”的層面。

主張倡導統治階級能夠以仁義治國平天下。在他的學説裏,包括性善論,堯舜之道,民貴君輕等各種論述。

讚頌文王周武,批判夏桀商紂。

並排斥楊朱思想,批判陳仲、張儀等人。所有的這些論述和主張都是勸導統治階級或各階層的管理者如何得民心,如何得天下。

也在宣揚他的人道主義精神和思想。孟子的“民重君輕”是他一切學説和理論的中心思想。

他的這種政治思想原則認為,迫害民眾的君主,不是個合格的君王。也不會得到民眾的支持和認可的。

他的這些論述,主要還是在教育當時統治者如何做好君王,如何收攏民心。只有把民眾放到貴的位置,關心他們的疾苦,施仁愛政策,才能讓民心迴轉,才不至於讓君主成為孤家寡人。

孟子還認為進仕是為了更好施政和行道,而不是為了攀爬高位。“以民為本”的思想,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優良傳統之一。

人類一旦進入文明社會,建立了國家,統治者如何處理與民眾的關係,就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為了鞏固統治,安定社會秩序,當時各學派的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僅儒家,包括道家、墨家以及《左傳》、《國語》、《管子》等著作中,都不同程度地藴含着“民為邦本”的思想。如《老子》中就有“愛民治國”的主張(見第10章),又明確宣稱:“聖人無常心,以百姓為心。

”(見第49章)從先秦著作中可以看出,民本思想已成為當時的一種時代思潮;相比較而言,儒家所代表的民本思想最強烈、最集中。這裏所選錄的《孟子》中的六段文辭,都是直接闡發民本思想的。

孔孟的思想核心是“仁”,仁者愛人,這是民本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孔子曾提出“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修己以安百姓”、“博施於民而能濟眾”(均見《孟子》)的主張,要求統治者剋制私慾,廣施恩澤以讓人民安居樂業。

孔子以民為本的思想,經孟子繼承而發揚光大

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批判統治者橫徵暴斂,荒淫無度,無視人民利益,以至於“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二是強調人民的生存權,必須保證百姓“不飢不寒”、“養生喪死無憾”;否則,無異於“率獸而食人”的獨夫民賊。

三是強調統治者首先必須獲得民心,並進而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石破天驚觀念。

四是強調主政者應設身處地為民着想,憂民之憂,樂民之樂,把民本思想昇華到一個相當自覺的政治道德境界。

中國傳統的民本思想,在古代歷史發展中一直保持着其思想的先進性,是中華民族很早就留下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

雖然它與現代以人為本的理念還有區別、有差距,但在精神實質上卻有內在聯繫,應當予以充分肯定和發揚。

《孟子》的文章語言流暢,文采斐然,且善於用比喻,説理深刻,給人以劇談雄辯之感。

標籤: 民貴君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jqk1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