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科普

> 包餃子的由來簡介

包餃子的由來簡介

包餃子的由來簡介

餃子由餛飩演變而來。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餃子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元代、明代稱為扁食”;清代則稱為餃子”。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東漢河南鄧州人張仲景首創。當時餃子是藥用,張仲景用麪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

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醫聖張仲景首創。餃子多以冷水和麪粉為劑,將面和水和在一起,揉成大的粗麪團,蓋上拯乾的濕紗布或毛巾,放置(餳)一小時左右,刀切或手摘成若干個小麪糰,先後揉搓成直徑約3公分左右的圓長條,刀切或手摘成一個個小面劑子,將這些小面劑子用小擀麪杖擀成中間略厚周邊較薄的餃子皮,包裹餡心,捏成月牙形或角形,先將冷水燒開,包成後下鍋並用漏勺或者湯勺(反過來凸面朝上)順着鍋沿逆時針或順時針劃圓弧狀以防餃子粘連,煮至餃子浮上水面即可(如為肉餡可在沸騰時添少許冷水再燒,反覆兩三次)。

餃皮也可用燙麪、油酥面或米粉製作;餡心可葷可素、可甜可鹹;成熟方法也可用蒸、烙、煎、炸等、葷餡有三鮮、蝦仁、蟹黃、海蔘、魚肉、雞肉、豬肉、牛肉、羊肉等,素餡雙分為什錦素餡、普通素餡之類。餃子的特點是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百食不厭。餃子的製作原料營養素種類齊全,蒸煮法保證營養較少流失,並且符合中國色香味飲食文化的內涵。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餚。

標籤: 由來 餃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kp/kg1pl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