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後生可畏是什麼意思?

後生可畏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後生:青年人;後輩;畏:敬畏、佩服的意思。指青年人很容易超過他們的前輩;是可敬服的。

後生可畏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後生可畏

成語發音:hòu shēng kě wèi

成語解釋:後生:青年人;後輩;畏:敬畏、佩服的意思。指青年人很容易超過他們的前輩;是可敬服的。

成語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含褒義,稱讚年輕人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畏,不能讀作“wēi”。

近義詞: 少年老成 

成語例句:後生可畏,非虛言也。(宋 朱熹《寄陳同甫書》十二)

後生可畏什麼意思?

後生可畏(拼音:hòushēngkěwèi)是一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論語·子罕》。

“後生可畏”意指年輕人是新生力量,很有可能超過前人,因而值得敬畏(後生:晚輩,年輕人。畏:敬畏、敬服)。該成語在句中多作分句,也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春秋時,孔子在遊歷的時候,碰見三個小孩,有兩個正在玩耍,氣氛很是熱烈,蹦蹦跳跳,你追我趕的,玩得非常開心,另一個小孩卻站在旁邊靜靜地看着,並沒有上前參與遊戲的意思。

後生可畏是什麼意思

1、解釋:後生:年輕人,後輩;畏:敬畏。年輕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過前輩。

2、讀音:hòu shēng kě wèi

3、出自:春秋《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翻譯: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麼就知道後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4、示例:“後生可畏,非虛言也。” ——宋·朱熹《寄陳同甫書》十二

翻譯:年輕人是可敬畏的,這不是假的言論。

5、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含褒義,稱讚年輕人。

6、例句:這幾個年輕人見解獨到,勇於創新,真是後生可畏啊!

擴展資料

近義詞

1、大器晚成

解釋: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鍊,所以成就較晚。也用做對長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話。

出自:《老子》四十二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翻譯:最大的方形沒有稜角,能擔當重任的人成就較晚。

示例: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將來定是大器晚成的。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年紀大才成才。

例句:老師説像宋代蘇洵就是個大器晚成的人。

2、少年老成

解釋:原指人年紀雖輕,卻很老練。現在也指年輕人缺乏朝氣。

出自:漢·趙岐《三輔決錄·韋康》:“韋主簿年雖少,有老成之風。”

翻譯:韋主雖然年紀輕輕,但是卻非常老練。

示例:敍話中間,説起興哥少年老成,這般大事,虧他獨立支持。 ——明·馮夢龍《古今小説》卷一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含褒義。

例句:這個孩子少年老成,辦事極有分寸。

後生可畏的意思

後生可畏釋義:意思是青年人有更多的發展可能,令人期待。

後生可畏讀音:hòu shēng kě wèi。

後生可畏出處:孔子《論語·子罕》: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成語典故

歐陽修,一向治學嚴謹,直至晚年,不減當初。他常將自己平生所寫的文章,清理出來進行修改,每字每句反覆推敲,甚是認真。為此,他整天辛苦勞累,有時直忙到深夜。夫人見他年歲已高,還如此盡心費神,恐其操勞過度,影響健康,十分擔心,上前制止。

她關切地對丈夫説:“官人,何必如此用功,不惜貴體安康,為這些文字吃這樣多的苦頭,官人已年邁致仕(退休),難道還怕先生責難生氣嗎?”歐陽修回答説:“不怕先生生氣,只怕後生生譏,後生可畏耶!”

標籤: 後生可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38m69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