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亦各從其志也什麼意思

亦各從其志也什麼意思

亦各從其志也什麼意思

亦各從其志也”的意思:

這也就是人各有其志罷了!

亦各從其志也”的出處: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伯夷列傳》: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譯文:人們由於本心本意不同,故而不與心意不同的人相處.這也就是人各有其志罷了!)

原文: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舉世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

譯文:

孔子説過,道德見解不同是不能共同謀劃事情的”,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罷了。所以他説,富貴如能追求到手,那麼,即使讓我執鞭為馬伕,我也願意幹。如果不能追求,還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

歲月到了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落的”。整個世道都渾濁的時候,品行高潔的人才顯現出來。難道是因為他們把道德看得太重,或將富貴看得太輕嗎?

《伯夷列傳》的文章賞析

本文雖多贊論,但縱橫捭闔,彼此呼應,迴環跌宕,起伏相間。伯夷、叔齊的事實,只在中間一頓即過,《史記論文》第五冊《伯夷列傳》時有鮮明比照,一目豁然;時有含蓄設問,不露鋒芒卻問題尖鋭又耐人尋味。太史公潤筆潑墨之中,可略見其筆力之一斑。

《伯夷列傳》的創作背景:

《伯夷列傳》是伯夷和叔齊的合傳,冠《史記》列傳之首。在這篇列傳中,作者於大量論贊之中,夾敍了伯夷、叔齊的簡短事蹟。

他們先是拒絕接受王位,讓國出逃;武王伐紂的時候,又以仁義叩馬而諫;等到天下宗周之後,又恥食周粟,采薇而食,作歌明志,於是餓死在首陽山上。作者極力頌揚他們積仁潔行、清風高節的崇高品格,抒發了作者的諸多感慨。

標籤: 各從其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m80g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