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出自哪部典籍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出自哪部典籍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出自哪部典籍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出自:先秦·孔子弟子《論語·子罕》。

全句的意思是:軍隊的首領可以被改變,但是男子漢(有志氣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變的。

三軍:軍隊的通稱,古制,12500人為一軍。

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男子漢。

奪:改變,換。

志:(某人的)志氣。

這裏的"志"是"志向"。人要立志,才能知道用功的方向。面對諸多挑戰,沒有一點"志氣"充盈胸中,是萬不能支撐過去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在改革攻堅時期,面對質疑、退縮、觀望等消極情緒,領導幹部胸中要有一點"志氣",排除萬難,勇往直前,否則不能擔當得起歷史的重責。

奪”的解讀

許多人認為,這裏的奪”就是被奪走”,王力《古代漢語》的註釋就是:三軍人數雖多,如果軍心不齊,它的主將也會被人奪走。”主將能被人奪走,志向也能被人奪走,這都不好理解,是説不通的。

其實,這裏的奪”並不是奪走,而是改變”的意思。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正確的解釋應該是:三軍中最重要的統帥是可以換人的,但是,一個普通人的志向卻不可以改變。

孔子説這話的目的是告訴學生,一個人應該堅定信念,矢志不渝。

同樣的話還有人説過,那就是軍事家孫子,《孫子·軍爭》中説: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意思是:對於敵方三軍,可以挫傷其鋭氣,可使喪失其士氣,對於敵方的將帥,可以動搖他的決心,可使其喪失鬥志。

《孫子·軍爭篇》的相關原文:

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鋭,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鋭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以近代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孫子·軍爭篇》的相關譯文:

對於敵方三軍,可以挫傷其鋭氣,可使喪失其士氣,對於敵方的將帥,可以動搖他的決心,可使其喪失鬥志。所以,敵人早朝初至,其氣必盛;陳兵至中午,則人力睏倦而氣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歸,其氣益衰。善於用兵的人,敵之氣鋭則避之,趁其士氣衰竭時才發起猛攻。這就是正確運用士氣的原則。用治理嚴整的我軍來對付軍政混亂的敵軍,用我鎮定平穩的軍心來對付軍心躁動的敵人。這是掌握並運用軍心的方法。以我就近進入戰場而待長途奔襲之敵;以我從容穩定對倉促疲勞之敵;以我飽食之師對飢餓之敵。這是懂得並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敵人之力。不要去迎擊旗幟整齊、部伍統一的軍隊,不要去攻擊陣容整肅、士氣飽滿的軍隊,這是懂得戰場上的隨機應變。

《孫子·軍爭篇》的註釋:

奪氣:挫傷士氣。

奪心:動搖將軍的決心。

氣鋭:氣盛。

氣歸:氣竭。歸,止息、衰竭。

邀:這裏指迎擊、截擊”的意思。

正正:整齊。

治力:掌握軍隊的戰鬥力。力,指戰鬥力。

治變者:掌握機動應變的方法。變,指機變。

三軍:軍隊。古制,一軍為12500人。

匹夫:男子漢,普通人,男子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0lpg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