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大節不奪是什麼意思?

大節不奪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大節:臨難不苟的節操;奪:喪失。指面臨生死關頭,仍不改變其原來志向。

大節不奪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大節不奪

成語發音:dà jié bù duó

成語解釋:大節:臨難不苟的節操;奪:喪失。指面臨生死關頭,仍不改變其原來志向。

成語出處:《論語·泰伯》:“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成語繁體:大節不奪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成語用法:作定語;指有氣節

成語結構:緊縮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大節不可奪 



大什麼不什麼的成語

大什麼不什麼的成語:

【大辯不言】大辯:善於辯論。有口才、善於辯論的人,並不多説話以顯示自己。

【大德不酬】德:恩德;酬:報答。重大的恩惠無法酬謝。表示對別人的大恩銘心刻骨,或對人所施大恩不忘回報。

【大福不再】再:第二次。幸運的事不會第二次來臨。指做事不能只圖僥倖。

【大惑不解】惑,迷惑;解:理解。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大節不奪】大節:臨難不苟的節操;奪:喪失。指面臨生死關頭,仍不改變其原來志向。

【大匠不斫】斫:砍削。高明的匠人不用斧頭砍削。比喻居高位者不逞小智,不代下司職。

【大可不必】完全沒有必要。

【大謀不謀】具有遠大謀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謀略。

【大謬不然】謬:荒謬,錯誤;然:如此,這樣。大錯特錯,完全不是這樣。

【大繆不然】大錯特錯,完全不是這樣。同“大謬不然”。

【大逆不道】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違反封建道德。舊時統治階級對破壞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大難不死】難:災禍。遇到巨大的災難而沒有死掉。形容幸運地脱險。

【大利不利】利:利益。想求大的利益,不能計較眼前的小利益。

【大人不曲】曲:不公正。舊時指道德高尚的人遵守一定的原則,不偏私,不迎合。

【大時不齊】大時:天時。指天時生殺萬物不在同一時令。

【大信不約】真正講信義,不在於訂約盟誓。

【大言不慚】説大話,不感到難為情。

【大愚不靈】非常愚笨,不通曉任何事情。

【大璞不完】指玉既經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態。舊時比喻讀書人做了官,喪失了原來的志向。

大?不?成語

大辯不言大辯:善於辯論。有口才、善於辯論的人,並不多説話以顯示自己。

大惑不解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大節不奪大節:臨難不苟的節操;奪:喪失。指面臨生死關頭,仍不改變其原來志向。

大謬不然謬:荒謬,錯誤;然:如此,這樣。大錯特錯,完全不是這樣。

大謀不謀具有遠大謀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謀略。

大難不死難:災禍。遇到巨大的災難而沒有死掉。形容幸運地脱險。

大逆不道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違反封建道德。舊時統治階級對破壞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大事不糊塗指在有關政治的是非問題上能堅持原則,態度鮮明。

大言不慚説大話,不感到難為情。

大璞不完指玉既經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態。舊時比喻讀書人做了官,喪失了原來的志向。

大繆不然大錯特錯,完全不是這樣。同“大謬不然”。

奪字結尾的成語

第四個字是“ 奪 ”的成語、最後一個字以“ 奪 ”結尾的四字成語及解釋:

暴取豪奪——豪:強橫。用暴力劫奪。

大節不奪——大節:臨難不茍的節操;奪:喪失。指面臨生死關頭,仍不改變其原來志向。

巧取豪奪——巧取:軟騙;豪奪:強搶。舊時形容達官富豪謀取他人財物的手段。現指用各種方法謀取財物。

神搖意奪——神:精神;意:心意;搖、奪:形容不能自持。神情為某件事物所吸引,不能自持。

生殺予奪——生:讓人活;殺:處死;予:給予;奪:剝奪。形容反動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

褒貶與奪——與奪:給予或奪取。指對人或事物給予讚揚或批評。

石赤不奪——石質堅硬,丹砂色鮮紅,均不可改變。比喻意志堅定不移。

負乘斯奪——指才德不稱其職會招致禍患。

橫搶武奪——指用強力奪取。

橫搶硬奪——指用強力奪取。

魂喪神奪——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同“魂飛魄散”。

魂消魄奪——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同“魂飛魄散”。

氣消膽奪——形容畏懼到極點。

潛移嘿奪——指不露形跡地改變或取得。同“潛移默奪”。

潛移默奪——指不露形跡地改變或取得。

巧偷豪奪——詐取與強搶。常用以形容不擇手段獲取財物或權利。

生死予奪——生:讓人活;死:處死;予:給予;奪:剝奪。形容反動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

神迷意奪——指精神迷亂,情思恍惚。

神逝魄奪——猶言魂飛魄散。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

神搖目奪——形容心神盪漾,目光被吸引。

成語大什麼不什麼

大惑不解

大言不慚

大難不死

大辯不言

大逆不道

大節不奪

大繆不然

大璞不完

大謬不然

大謀不謀

《論語·泰伯篇》之臨大節而不可奪

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曾子説:“可以把年幼的君主託付給他,可以把國家的政權託付給他,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而不動搖屈服。這樣的人事君子嗎?是君子啊!”

能受命輔佐幼君,執掌國家,這樣的人就具有君子品格。

曾子説過許多有名的話,他説話總是給人一種蕩氣迴腸、擲地有聲的感覺。

曾子和其他人的生命狀態完全不一樣。顏回總是那麼温和平靜,那麼低調內斂,卻又怡然自樂。顏回是修道之人,莊子在寫文章的時候,經常託顏回之口,用顏回和孔子的對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子貢是一個好奇心比較重的人,喜歡問問題,喜歡和孔子探討。子路則是一個莽撞直率的人。

曾子是一個內心澎湃的人,他心懷天下,説的話比孔子説的更恢宏、更有力。

“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大節”至少有2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安國家、定社稷,這是關於國家大事的。比如文天祥對抗蒙古軍時兵敗被俘,被蒙古軍囚禁三年。在這三年裏,他經受住了分分秒秒的考驗。與一腔熱血、立即引頸就戮的勇氣相比,更難的是他在漫長歲月裏,依然堅守信念。

第二種解釋是,一件事情與生死相關,就一定是大節。比如“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在被逮捕之前,他完全是有機會離開的,但是他説“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他説“各國變法,無不從血流成河而成,金鐘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這是“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我覺得這段話裏,有我們中國人的英雄主義。中華民族不僅有孔子和顏回那樣温文爾雅的人,也有像曾子這樣有氣節、有血性、內心澎湃、具有英雄主義色彩、性格底色鮮亮耀眼的人。在中國歷史上,“臨大節而不可奪”的人,歷代都有,當然也包括現在的中國。

從疫情開始到現在,其實有很多默默無聞的奉獻着,他們都是在和生命賽跑的人。在疫情嚴重的地方,他們毫無膽怯,毅然的選擇去支援的白衣天使們,他們就是“臨大節而不可奪也”,這是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傳統。這與“臨大節而躺平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相信大家都會非常喜歡這句話。

雪堂-儒家國學經典 | 雪堂-道家國學經典

幸福豬的雪堂書屋 - 連載

會員通道

標籤: 大節不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0zrq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