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端午節的來歷是什麼

端午節的來歷是什麼

端午節的來歷是什麼的答案是:源於古代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的圖騰祭祀,是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在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這天,抱石跳汨羅江自盡,於是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於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

“端午”的“端”字本義為“正”,“午”為“中”。“端午”,“中正”也,這天午時則為正中之正。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天之道,地支承載地之道,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紀元通用天干地支。仲夏午月午日飛龍在天,此時龍星處在正南中天,為全年周天運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古人歷來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現得淋漓盡致。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個午日,亦謂端午。

端午節的來歷是什麼

古代為了祭祀投江屈原,荊楚之人在農曆五月五日將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為恐魚而吃,人們想用粽葉包米,外纏彩絲。之後,吃粽子成了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那天,人們在院門前和屋檐下掛艾草和菖蒲。兩者都是中藥,蚊子怕這種味道,有驅蚊的效果。由於菖蒲的葉形似劍,古人稱之為水劍,説它可以斬千邪。於是人們就把菖蒲刻成了小人、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孩子的脖子上,以求吉祥。還可以掛在門楣上,起到驅魔祛鬼的作用。

據説楚國人借划龍舟來驅散江中的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古代人在比賽龍舟的時候,在終點設置了魚標,鴨標,鐵標,誰拿到這三個標就贏得了冠亞季軍。為使參賽者遠遠地看到終點,古代人也會在3個標誌上用錦緞打蝴蝶結。

很多地方過了端午節,人們都會戴香囊。香囊外包絲布,系五色絲線,美觀,寓意吉祥。有硃砂、雄黃、香藥等,具有開竅醒神、化濕醒脾、闢穢悦神的功效。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它們可以抗菌、預防感冒、抗手足口病等,並且可以防驅蟲。

1、鶴髮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一 殷堯藩《同州端午》

2、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一秦觀 《端午》

3、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一 劉克莊《賀新郎:端午》

4、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蘇軾《浣溪沙:端午》

5、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一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羣官》

6、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一蘇軾 《浣溪沙端午》

7、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陸游《乙卯重五詩》

8、舊俗傳荊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一許及之 《賀新郎》

9、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一 蘇軾《端午遍遊諸寺得禪字》

10、仙官長命縷,端午降殊私。 一 竇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

11、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 一分歌。一蘇軾 《少年遊》

12、 菖蒲酒美清尊共。一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標籤: 端午節 來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woql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