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

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

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來歷是,在戰國時期的時候,愛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的時候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主要的習俗有賽龍舟、吃粽子、採草藥、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放紙鳶、飲蒲酒、雄黃酒、硃砂酒、打馬球、跳鍾馗、鬥草等。

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

端午五彩繩什麼時候扔?

端午的五彩繩不能隨意的扔掉或者折斷,可以在夏季的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的時候,拋到河裏。據説,戴五彩繩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而扔到河裏,就意味着讓河水將瘟疫、疾病之類不好的東西一併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 第2張

為什麼把端午節定為法定節假日?

因為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 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正式將端午節列為國家法定假日,規定農曆端午當日放假一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mkxo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