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青海化隆縣多少個鄉鎮

青海化隆縣多少個鄉鎮

青海化隆縣多少個鄉鎮的答案是:17個

青海化隆縣多少個鄉鎮

截至2020年7月,化隆回族自治縣全縣共有17個鄉鎮(其中6個鎮、7個鄉及4個藏族鄉),兩個管委會,共有362個行政村,1126個生產合作社.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化隆回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200474人. 縣人民政府駐巴燕鎮截至2020年7月,化隆回族自治縣全縣共有17個鄉鎮(其中6個鎮、7個鄉及4個藏族鄉),兩個管委會,共有362個行政村,1126個生產合作社.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化隆回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200474人.縣人民政府駐巴燕鎮。

化隆縣是青海的回族之鄉,這裏的回族男子多穿對襟白襯衣,外套青坎肩,戴白色或黑色的圓頂帽。婦女一般都戴“蓋頭”,只露面部。他們的飲食,在製作上特別考究。婚姻上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婚期一般選在主麻日(星期五),由阿訇證婚。一般只在本民族內通婚,如娶嫁外民族,前提條件是對方要遵循回族風俗。喪葬實行土葬,而且死後一兩天內就要安葬完畢,不用棺木壽衣,只用兩丈多白布縫製成屍衣,緊裹洗淨的屍體。這裏的回族節令主要是小“爾的節”(開齋節)、“大爾的節”(又稱古爾邦節,即宰牲節)等,具有濃烈的伊斯蘭宗教色彩。

化隆回族自治縣的主要旅遊景點有:夏瓊寺、馬陰山、旦鬥寺、李家峽北岸生態園。

夏瓊寺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青海省化隆縣查甫鄉,距省會西寧95公里,臨平公路南側15公里處,是化隆縣風景區中較著名的宗教文化遊覽勝地,始建於1394年,為青海最古老的藏佛寺之一,夏瓊寺總面積為27萬平方米,始建於元至正九年(1349年),1788年乾隆皇帝賜名“法靜寺”,並敕賜漢、藏、蒙、滿四種文匾一幅,上題“大乘興盛地”金字。

夏瓊寺自創建以來,現後修建了妙音菩薩殿、彌勒殿、金頂殿、阿底峽殿、金剛佛殿、支扎佛殿、煨桑殿、地藏菩薩殿、監河彌勒殿、山佛殿、護法神殿等十一個殿堂,構成了一處漢、藏藝術風格相結合的古建築羣,整體建築莊嚴大方,雄偉壯觀,佈局井然,氣勢磅礴。

馬步芳公館位於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鎮牙路乎村,屬縣級保護單位,先後分兩次建成。1925年,馬步芳任團長駐防化隆前城台時,在此修建了公館一座,佔地30多畝,以中式前後兩院四合院配以角樓建築為主體,後稱東院,1946年在原公館的基礎上,向西擴大80多畝,總佔地110多畝,於1948年建成。以高牆圍院,形同古堡,新建西式二層蝴蝶樓、鴛鴦樓兩幢及平房數排,分前後兩院,其風格古樸、典雅,造型別具特色,室內陳設華麗,庭院內方磚鋪地、以卵石拼鋪通道。西側為花園,栽有牡丹、芍藥、迎春等花草。

丹鬥寺位於青海省的東部的丹霞如火的小積石山中,背靠湟水南山,面朝黃河,經過九曲九峽的黃河在丹鬥寺的凝視中奔下青藏高原。丹鬥寺所在地屬於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這裏是藏族人民生活的最東部地域了。化隆縣雖然是回族聚集的地方,但最東部的高山深谷裏都是藏族鄉。無論是從黃河南岸的循化積石鎮過黃河上山,還是從北方的化隆巴燕鎮翻山越嶺,到丹鬥寺都不容易。丹鬥寺坐落在大山深處的懸崖峭壁之間。從實際距離來説,丹鬥寺距離北面的下科巴村僅八公里,距離南面的黃河僅十五公里,但都需要攀登大山才能到達。也許正因為如此,丹鬥寺才能存在至今,才成了後宏期的發祥地。

李家峽北岸生態園位於青海省化隆縣李家峽管委西北部,南邊同尖扎縣隔河相望,是黃河上游第三個梯級電站,現已高峽平湖,風光宜人,是旅遊避暑勝地。阿賽公路可直達。距省會西寧120公里,是集生態,旅遊,餐飲為一體的休閒度假區。李家峽北岸生態園佔地面積5600餘畝,其中核心面積500畝。造林2700畝,以經濟林、觀賞林為主,修建賓館,娛樂室各一座,農家小院20個,旅遊船15只,鋪建了寬敞停車廠。該生態園東臨“佛教聖地夏瓊寺”,南依李家峽水電站,乘船可遊覽風景優美的“鬆巴峽”和坎布拉國家級森林公園。生態園內還有“烏龜山平湖”、“如來佛看景”、“大壩風光”、“崑崙仙菊基地”等諸多景點。

公伯峽,又叫古什羣峽,因黃河上游南岸懸崖處建有一座“拱北”而得名。距省城西寧市145公里,屬於旅遊地景,這個峽從宗吾橋到贊卜乎村,全長15公里,是黃河自尖扎進入循化的必經之地。古什羣峽兩山對峙,崇山峻嶺,高聳入雲,陡壁如削,蔭天蔽日,形勢十分險要。黃河入峽後,因河道狹窄,河中礁石暗伏,滾滾河水飛湍造漩,咆哮而下,登頂觀景,蔚為壯觀,十分險絕。循化古八景中有“什羣急湍”之稱。

標籤: 化隆縣 鄉鎮 青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wo9r3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