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赫章縣有幾個鄉鎮

赫章縣有幾個鄉鎮

赫章縣有幾個鄉鎮的答案是:6個鎮;9個鄉;12個民族鄉

赫章縣有幾個鄉鎮

赫章縣,隸屬貴州省畢節市,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烏江北源六沖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東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過度的烏蒙山區傾斜地帶,地處東經104°10′28"~105°01'23",北緯26°46′12″~27°28'18″,東西長85.276公里,南北寬77.696公里,東鄰畢節、納雍,西連威寧,南接六盤水,北界雲南省鎮雄、彝良,區域面積3250平方公里,政府駐地雙河街道。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赫章縣常住人口為648471人。

赫章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烏江北源六沖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縣城在兩條河的交叉點,一條叫前河,一條叫後河。赫章最早的名字就是前河的名字,彝語叫墨特川,意為“有水塘的山衝”。

自新石器時代起,赫章境內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少部分時間屬少數民族政權獨立統治時期,戰國時為夜郎轄地,秦屬漢陽縣,後來政區沿革幾經變更,在宋朝時屬烏撒部。

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元軍由雲南大理進逼烏撒(今威寧自治縣一帶),在重兵壓境之下,烏撒歸附元朝。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1年),烏撒地區建立驛站,又新開中慶烏撒烏蒙道,在今赫章縣城設墨特川站。

赫章在元明清三朝屬烏撒地區彝族政權統治區,先後劃歸雲南行省、四川行省管轄。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春,明朝著名將領傅友德從烏撒率師東進捕殺烏姆土目安正邦,築墨特川土城(今赫章縣城前河南岸土城坪子),周長裏許,開設東南西北四門,駐兵防守。

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在烏撒驛道置墨特川站,令儲糧250石,以供謫戎犯所需食糧。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墨特川土城毀於戰亂,地方防務由百户所屯田軍承擔。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烏蒙土司安萬鍾反清,貴州參將哈元生率軍征討,經墨特川時,於謝旗衝(今卸旗)以“勞師祭旗”為由將本地夷酋烏姆斬殺,並把墨特川改為“黑張”,後稱“黑章”。

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清政府在烏撒道設烏蒙鋪、平山鋪、黑章鋪、冷水溝鋪、水塘鋪、蓮茶鋪。前二鋪畢節管轄,後四鋪威寧管轄,每鋪2至3個兵士。嘉慶年間,黑章站有人夫220多名。

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貴州自治黨在孫中山同盟會的領導下舉行起義,實現貴州獨立。1913年12月(民國二年),貴州省奉大總統令將各府、廳、州一律改縣,於是威寧州改為威寧縣,並設“得勝坡”(今威寧縣觀風海鎮)分縣。

1916年初,得勝坡分縣遷往黑章,為蔡鍔護國軍入川籌備糧秣,1918年改稱“黑章分縣”,仍屬威寧縣管轄。

1936年分縣被撤銷。此後黑章複稱“威寧縣第四區公所”,隸屬貴州省第四行政督察區。

1941年8月29日(民國30年),貴州省政府第773次會議通過設立赫章縣治方案。

1942年1月6日(民國31年),省政府第806次會議決定,劃出威寧東北部赫章、可樂、野馬川、財神堂4區為其轄地,改“黑章”為赫章,置赫章縣。1月18日,正式成立縣政府。

1949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赫章縣城,1950年1月14日成立赫章縣人民政府至今。

解放以來,赫章縣各族人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取得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赫章縣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懷,在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全力以赴決戰脱貧攻堅,成功撕掉千百年來絕對貧困“標籤”,正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目標邁進。

標籤: 赫章縣 鄉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j19x2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