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清朝入關入的是哪個關

清朝入關入的是哪個關

清朝入關入的是哪個關的答案是:山海關

清朝入關入的是哪個關

山海關。

清軍攻破山海關,進而入主中原. 攻破山海關叫做入關。明崇禎十六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極死,其子福臨即位,是為清世祖。時福臨年幼,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輔政。崇禎十七年四月初,清大學士范文程上“進取中原”策。四月七日,清廷即調滿,蒙、漢兵,幾乎傾巢出動,由攝政王多爾袞率領南下。

此次清軍的行軍路線,仍採用過去入關侵明的者路,即繞過山海關,由長城突入。四月十五日,清軍進至翁後(今遼寧阜新附近),接到鎮守山海關的明遼東總兵吳三桂的“乞師”書,立刻改道向山海關進軍。

山海關,依山臨海,形勢險要,是明代萬里長城東部的重要關口,歷來為兵家所爭之戰略要地。

吳三桂,明末任遼東總兵,封平西伯。李自成起義軍攻入北京時,他已率精鋭入山海關,李白成曾對其招降,不允,雙方發生激戰。崇禎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起義軍數幹騎兵進逼山海關西羅城下,城北翼一支明軍起義歸順李白成,山海關城陷在即。

四月二十二日,清軍疾馳至山海關,吳三桂開關迎入。在吳三桂與清兵兩軍合力下,李自成起義軍寡不敵眾,只好撤退,於是山海關大門洞開,清軍大批進關馳入中原,不久清朝代替了明朝的統治。

山海關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於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天下第一關”的匾額長5米高1.5米,每個字都一米有餘,相傳是明代成化八年進士、山海關人蕭顯所題字為楷書,筆力蒼勁渾厚,與城樓風格渾然一體,堪稱古今鉅作。

山海關古城是明萬里長城上的重要的軍事城防體系,東門鎮東樓氣勢雄偉,因地處要隘,形勢險要,又是萬里長城東起第一關,故稱“天下第一關”,是山海關古城的標誌性建築;在其左右兩側分別建有靖邊樓、牧營樓、鎮東樓、臨閭樓和威遠堂,五座敵樓,一字排開,均勻分佈在一千多米長得長城線上,稱為“五虎鎮東”;城中心建有鐘鼓樓,關城街巷呈棋盤式佈局,城外四甕城拱衞,形成重城並護之勢;外層築有羅城、翼城、衞城、哨城等,展示出中國古代嚴密的城防建築風格。

甕城是長城建築中最珍貴的城,雖規模不大,卻有重要作用。一是如遇敵人侵擾,可將關門作為二道防線,制敵於“甕中之鼈”;二是從建築上看,城外甕城迴護,形成重城並守之勢,堅固雄偉,體現長城防禦工程的特色。

“己巳之變”袁崇煥進軍路線

天下第一關為萬里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是關內關外的分界線,是明朝京師——北京的重要屏障。是以展現明代重要關口和平原長城為主的歷史遺蹟人文景區 [34] 。山海關為軍事重鎮和戰略要地,明宣德年間曾在此特設兵部分司署,為明兵部的唯一分設機構,具有獨特的軍事與政治價值。自其設立至明朝覆滅,二百多年間,共有90位兵部分司主事於此。

山海關距離北京大約只有280千米,而且兩地之間的地形以利於騎兵衝殺的平原為主。正因為山海關的特殊地理位置,關乎明王朝京師的安全,所以,從明朝中後期開始,山海關逐漸贏得了“天下第一關”的稱號。而“天下第一關”中所謂的“第一”,不僅指山海關地處萬里長城最東端,更表明了它扼守遼西走廊,護衞華北平原的重要地理價值。

由於處在中原農耕文化和東北遊牧文化的樞紐位置,山海關在明清時期的商貿地位尤為顯著,中原和少數民族商旅往來頻繁,山海關既是軍事重鎮,又是商貿重鎮。

山海關及其建築在明朝為防止東北女真族的崛起和元朝的殘餘勢力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清朝入主中原後,山海關一帶長城失去了軍事防禦作用,但仍然是東北和華北的交通要衝。清朝成為皇帝到瀋陽祭祖的必經之路,也是文人雅士登樓攬勝的場所。

標籤: 入關 清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kg11q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