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任何成就都是努力的結果是誰説的

任何成就都是努力的結果是誰説的

宋慶齡。

“任何成就都是努力的結果”是宋慶齡的名言。宋慶齡是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知識都是需要自己去認真學習並且記憶才能得到,不是説説而已就會得到,成功的路上充滿了痛苦與困難,需要堅持與刻苦才能得到。

宋慶齡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堅強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奮鬥,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婦女兒童的衞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祖國統一以及保衞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而殫精竭力。

鞠躬盡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受到中國人民、海外華人華僑的景仰和愛戴,也贏得國際友人的讚譽和熱愛,並享有崇高的威望。

宋慶齡的青少年深切地受到過基督教的影響。宋家宗教氛圍濃厚,母親每日舉行家庭祈禱,送子女到主日學,並要求他們去教堂聽道。宋慶齡童年常跟隨母親不求回報外出救濟窮人,體悟基督教不帶任何附加條件的“博愛”。

宋慶齡婚前一直被教導不可懷疑上帝的絕對權威,與孫中山結婚後,看到了另一個耶穌基督。宋慶齡對於孫中山作為基督徒的理解,認為孫中山“從來沒有感覺到耶穌教義和他自己的主義之間有任何矛盾。對他來説,社會革命就是把基督教義付諸實施。”基督教義中提倡的平等與博愛,成為他們進行革命的武器。隨着年齡、閲歷和科學文化的提高,宋慶齡愈益淡化宗教觀念而強化國家、民族及社會的意識和責任感。

任何成就都是努力的結果是誰説的

宋慶齡從1950年代開始有反基督教的言論,這與當時中國共產黨對宗教的態度有關。1966年,宋慶齡致函友人愛潑斯坦,在信中否認了孫中山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明確表示她和孫中山倆人是徹底的無神論者。但基督教教義中的自由、平等和博愛,以及犧牲、寬容等精神深深地留存心中。1978年,宋慶齡致函日本友人仁木富美子坦言:“在我頭腦中,還殘留着《聖經》的博愛思想。”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了《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於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孫中山原在香港學醫,併成為西醫醫師。鴉片戰爭後,孫中山目睹中華民族有被西方列強瓜分的危險,決定拋棄"醫人生涯",進行"醫國事業"。孫中山早期受鄭觀應的改良思想影響,後看清了清政府的腐敗,決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國。

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宣統三年)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絡,決定當天晚上起義。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孫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後多次被結集出版,有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孫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國父全集》等。

標籤: 努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zdpr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