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木星在古代被稱為什麼星

木星在古代被稱為什麼星

歲星。

木星在中國古代被稱為“歲星”。

木星(Jupiter)是距離太陽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截至2019年已知有79顆衞星。古人早已認識這顆行星 ,羅馬人以主神朱庇特命名這顆行星。古代中國則稱木星為歲星,取其繞行地球一週約為12年,與地支相同之故。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歲星呈青色,與“五行”學説聯繫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木星”。

從地球看木星,視星等最高可達-2.94等,已經可以在地面照出物體陰影。木星是繼月球和金星之後,是夜空平均亮度第三的天體(火星在其軌道的特定點上時能短暫超過木星的亮度)。

木星是顆巨行星,質量是太陽的千分之一,但卻是太陽系其他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木星的主要成分是氫,但只佔十分之一分子數量的氦,卻佔了總質量的四分之一;它可能有巖石核心和重元素,但沒有可以明確界定的固體表面。由於快速地自轉,木星的外觀呈現扁球體。大氣層依緯度成不同的區與帶,在彼此的交界處有湍流和風暴作用着。

木星在古代被稱為什麼星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大紅斑,這是17世紀第一次被望遠鏡見到後就未曾停歇過的巨大風暴。環繞着木星的還有微弱的行星環和強大的磁層,包括4顆1610年發現的伽利略衞星,至2019年12月已經發現79顆衞星。木衞三是其中最大的一顆,其直徑大於行星中的水星。

它繞太陽運行一週的時間為12年,正好與十二地支相配,因此得名。這一特性使得木星成為天空中一隻巨大的時鐘,具有紀年和修訂曆法的重要意義。

儘管距離遙遠,但木星在望遠鏡中看上去要比其他行星大得多。在口徑只有5釐米的小望遠鏡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到木星的兩條赤道雲帶,口徑更大、質量更好的望遠鏡則能揭示出更多的雲帶。這些雲帶是天文愛好者喜愛的風景。

木星雲帶中運動得最快的部分位於木星的赤道地區,其上方的雲比木星的其他部分繞木星轉動一週所需時間短5分鐘。覆蓋木星的雲系會不斷變化,巨大的深色雲帶會從一處出現或者消失。

標籤: 木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xrj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