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周易是誰寫的

周易是誰寫的

周初周人。按照現代學界的觀點,《周易》的作者為周初的周人,其中重卦為文王所作,卦爻辭出自周公之手。

《周易》又名《易經》,和《易傳》並稱為《易》。

周易是誰寫的

《周易》的作者在歷史上有多種説法,也有説《周易》是孔子的作品,但是已經學術界考證為誤。現在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周易》是周初周人所作。周易中的周有兩個意思,一是指無所不備、周而復始的意思,還有一種説法指周為周朝的代號,表明《周易》的成書時間在周朝。《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説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春秋時期,官學開始逐漸演變為民間私學。

易學前後相因,遞變發展,百家之學興,易學乃隨之發生分化。自孔子贊易以後,《周易》被儒門奉為儒門聖典,六經之首。儒門之外,有兩支易學與儒門易並列發展:一為舊勢力仍存在的筮術易;另一為老子的道家易,易學開始分為三支。

《四庫全書總目》將易學歷史的源流變遷,分為“兩派六宗”。兩派,就是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六宗,一為占卜宗,二為禨祥宗,三為造化宗,四為老莊宗,五為儒理宗,六為史事宗。《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

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中國早期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科學不發達,先民們對於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現象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因而產生了對神的崇拜,認為在事物背後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間一切。當人們屢遭天災人禍,就萌發出借助神意預知突如其來的橫禍和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的慾望,以達到趨利避害。在長期的實踐中發明了種種溝通人神的預測方法,其中最能體現神意的《周易》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

周易是誰寫的 什麼年代?

周易是姬昌所寫,於西周時代所作。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陝西岐山縣)人。

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

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關中一個古老的部族,始祖名棄,善種植,堯舜時被封為“后稷”,封於邰(今陝西武功縣及楊陵區一帶)。公劉時由邰遷到邠(今彬縣、旬邑縣之間),到古公亶父時遷到岐山之陽的“周原”(今扶風縣與岐山縣交界處)。周人在這裏興建城邑、疆理田地、設置官吏、建立軍隊,商代晚期已為渭水中游的強盛諸侯國。

姬昌(文王)遷都豐(今西安市長安區馬王村一帶)。姬昌死,其子姬發(武王)即位,在灃河的東岸營建鎬京(今灃東新區斗門鎮一帶)並修文王緒業,公元前1046年,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擴展資料:成書背景中國早期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科學不發達,先民們對於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現象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因而產生了對神的崇拜,認為在事物背後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間一切。

當人們屢遭天災人禍,就萌發出借助神意預知突如其來的橫禍和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的慾望,以達到趨利避害。在長期的實踐中發明了種種溝通人神的預測方法,其中最能體現神意的《周易》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周易》名稱由來《周易》又稱《易經》,分為經部和傳部。

經部之原名就為《周易》,是對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義的揭示和相應吉凶的判斷。而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説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是孔門弟子對《周易》經文的註解和對筮佔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論述。“周易”一詞的解釋,眾説紛紜,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二種:一種認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書;一種認為《周易》是講變化的書,英文中TheBookofChanges的譯文就是取此義。

春秋時,就有《周易》提法,在《春秋左傳》這部史書當中,多次提到“周易”,但從當時人們運用的《周易》看,只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畫(符號)卦爻辭。戰國時,以解釋《周易》為宗旨的《易傳》成書。《周易》和《易傳》並稱為《易》,如《莊子》所謂“易以道陰陽”、《荀子》所謂“善為易者不佔”之“易”包含了《易傳》。西漢以降,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制,採納了董仲舒“獨尊儒術”的建議,效仿先秦與漢景帝把道家黃帝與老子的著作稱經的做法,也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稱為“經”。

《周易》和《易傳》被稱為《易經》,或直接稱為《易》。自此以後,《周易》、《易經》、《易》混合使用,有稱《周易》,有稱《易經》,有稱《易》,其實含義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傳》,一直沿用至今,仍然沒有嚴格區分。有的學者為了區分《周易》經傳之不同,稱六十四卦及卦爻辭為《周易古經》,稱註釋《周易古經》的十篇著作(易傳)為《周易大傳》。

《周易》作者是誰?

《周易》作者是姬昌。《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説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

《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主要思想古代中國學者的哲學思考,通過對易經的研究得到啟發,哲學思辯能力也多數是在對易經的分析闡解和不同意見的爭鳴中得到訓練和提高。老子將易經的思想精華融入《道德經》中,創造了一個以辯證思維為核心的哲學體系。他在經卦陰陽相抱三爻成卦的組合方式的基礎上,構造了一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萬物起源圖式,揭示了事物內部所包含的種種勢力的對立統一。

易經誰寫的?

易經,目前具體指的就是周易。易經的始原應該是伏羲氏推演的八卦,最初是用來預測天氣等現象的。

到了商末,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後,他將八卦推演為六十四卦,至此,經易才真正系統化了。

到了春秋時期,孔子又為周易作了註釋,也就是十翼,才使易學真正成為經典中最為經典的著作。所以説,易經至少是有三個人的貢獻,一是伏羲氏,二是周文王,三是孔子。

《周易》是誰寫的呢?

《周易》是姬昌寫的。周文王姬昌(約前1152年―約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陝西岐山縣)人。

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武王之父。

又稱周侯、西伯、姬伯,周原甲骨文作周方伯。原為商朝的諸侯,封西伯。能敬老慈少,禮賢下士。歷史人物評價中國古人普遍有崇古心理,效法上古聖賢之君、效法“三代”之法,是古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周文王就是人們心目中的完美形象。歷代以復周禮為己任的人數不勝數。由於年代久遠,文獻殘缺,人們對周文王的瞭解未必很多,周禮也未必很完美,但是作為人們對清明之君、清明之制的一種嚮往,意義是積極的,抽象意義的周文王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

標籤: 周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kgz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