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科普

> 直角三角形角度計算公式

直角三角形角度計算公式

直角三角形角度計算公式

用勾股定理b^2=c^2-a^2求出b的長度,然後利用正弦定理b/(sinB)=c/(sin90)得出sinB的值,最後得sinB=((c^2-a^2)開根號)/c,就能求得所需的值。

直角三角形分為兩種情況,有普通的直角三角形,還有等腰直角三角形(特殊情況)在直角三角形中,與直角相鄰的兩條邊稱為直角邊,直角所對的邊稱為斜邊。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對的邊也叫作“弦”。若兩條直角邊不一樣長,短的那條邊叫作“勾”,長的那條邊叫作“股”。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種特殊的三角形,具有所有三角形的性質:具有穩定性、內角和為180°。兩直角邊相等,兩鋭角為45°,斜邊上中線、角平分線、垂線三線合一,等腰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高為此三角形外接圓的半徑R。

直角三角形是一個幾何圖形,是有一個角為直角的三角形,有普通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兩種。其符合勾股定理,具有一些特殊性質和判定方法。

第一種方法可以稱為 “同徑法”,最早為13世紀阿拉伯數學家、天文學家納綏爾丁和15世紀德國數學家雷格蒙塔努斯所採用。“同徑法”是將三角形兩個內角的正弦看作半徑相同的圓中的正弦線(16世紀以前,三角函數被視為線段而非比值),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質得出兩者之比等於角的對邊之比。

納綏爾丁同時延長兩個內角的對邊,構造半徑同時大於兩邊的圓。雷格蒙塔努斯將納綏爾丁的方法進行簡化,只延長兩邊中的較短邊,構造半徑等於較長邊的圓。17~18世紀,中國數學家、天文學家梅文鼎和英國數學家辛普森各自獨立地簡化了“同徑法”。

18世紀初,“同徑法”又演化為“直角三角形法”,這種方法不需要選擇並作出圓的半徑,只需要作出三角形的高線,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係,即可得出正弦定理。19世紀,英國數學家伍德豪斯開始統一取R=1,相當於用比值來表示三角函數,得到今天普遍採用的 “作高法”。

第二種方法為“外接圓法”,最早為16世紀法國數學家韋達所採用。韋達沒有討論鈍角三角形的情形,後世數學家對此作了補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kp/2x96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