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瞎馬臨池是什麼意思?

瞎馬臨池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盲人騎着瞎馬。比喻盲目行動,後果十分危險。

瞎馬臨池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瞎馬臨池

成語發音:xiā mǎ lín chí

成語解釋:盲人騎着瞎馬。比喻盲目行動,後果十分危險。

成語出處:南朝宋 劉義慶《世説新語 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成語繁體:瞎馬臨池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盲目行動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夜行無燭,瞎馬臨池,今日大患,莫大於昧。”



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是什麼意思?

“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意思是盲人騎着瞎馬,半夜來到深水池邊;比喻盲目行動,沒有正確指導,將面臨危險境況。出自南朝劉義慶《世説新語·排調》:“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殷有一參軍在座,雲: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排調,指戲弄嘲笑。本書記載了許多有關排調的小故事,其中包括嘲笑、戲弄,諷刺,反擊、勸告,也有親友間的開玩笑。從裏面可以看出當時人士在交往中講究機智和善於應付,要求做到語言簡練有味,機變有鋒,大方得體,擊中要害等,這也是魏晉風度的重要內容。有一些事例只是親友間為了活躍氣氛,使談話生動滑稽,而增加一些詼諧成分。

盲人騎瞎馬,夜半臨神池. 什麼意思?

“盲人瞎馬”這個成語出自劉義慶《世説新語·排調》,原文為:“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東晉時,桓玄、殷仲堪和顧愷之聚在一起閒談,比試誰説的話驚險。桓玄首先説:“矛頭淅(xī)米劍為炊。”意思是:用長矛的尖頭淘米,用劍燒火做飯。殷仲堪接着説:“百歲老翁攀枯枝。”意思是説年紀很大的老頭懸掛在一根乾枯的樹枝上,自然險得很。這時有人接着説了一句:“井上轆轤(lù lú)卧嬰兒。”説井台上的轆轤上睡着一個嬰兒,似乎更險。顧愷之説:“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一隻眼睛失明的殷仲堪聽後嚇了一跳,脱口而出:“這太可怕了!”你想想,一個盲人騎着一匹瞎馬,深更半夜走到一個深水池邊,能不危險嗎?後人把“盲人騎瞎馬”簡化成“盲人瞎馬”也作“瞎馬臨池”,比喻瞎撞亂闖,非常危險。

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懸崖勒馬,回頭是岸。具體什麼意思啊?

一、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意思

釋義:盲人騎着瞎馬,半夜來到深水池邊。比喻冒險行動。

出處:南朝劉義慶《世説新語·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二、懸崖勒馬的意思

釋義: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

出處:清·紀昀《閲微草堂筆記》:“此書生懸崖勒馬,可謂大智矣。”

釋義:這位書生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可以説是很有大智慧了。

三、回頭是岸

釋義: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轉意,痛改前非,就能登上“彼岸”,獲得超度。後比喻做壞事的人,只要決心悔改,就有出路。

出處: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要他們認破迷津,那便回頭是岸。”

擴展資料

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典故:

東晉時文學家顧愷之到殷仲堪家中做客,桓玄也在,三人玩文字遊戲,先抽到説了語。顧愷之説道:火燒平原無遺燎。這句話是以燒光為了。桓玄説:白布纏棺豎旒旐。這句話以人死為了。

殷仲堪説:投魚深淵放飛鳥。這句話以一去不復還為了。後來,他們又抽到説危語。桓玄説:矛頭淅米劍頭炊。這句話的意思是把槍矛和利劍的尖頭當米煮飯吃。殷仲堪説:百歲老翁攀枯枝。意思是説年過百歲的老頭懸掛在枯姜的樹枝上。

顧愷之説:井上轆轤卧嬰兒。井上轆轤容易滾動,嬰兒躺在上面非常危險。正當大家談論得興高采烈時,旁邊殷仲堪的參軍説道: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瞎了眼睛的人,騎着一匹瞎馬,深更半夜,走到深水池塘邊,這當然是最危險的事情了。壞了一隻眼睛的殷仲堪聽了,心裏十分不高興,説:“咄咄逼人!”

標籤: 瞎馬臨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xdjj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