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是什麼意思?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卑:低;邇:近。登高山須從低處開始,走遠路要從近處開始。比喻做事要紮紮實實,循序漸進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成語發音:dēng gāo bì zì bēi,xíng yuǎn bì zì ěr

成語解釋:卑:低;邇:近。登高山須從低處開始,走遠路要從近處開始。比喻做事要紮紮實實,循序漸進

成語出處:西漢·戴聖《禮記·中庸》:“君子之道,闢如行遠必自邇,闢如登高必自卑。”

成語繁體: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書面語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陟遐自邇 查看更多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蘇雪林《玉溪詩迷·引論》:“這也是‘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的意思。”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是什麼意思

要想達到目的,必須從頭開始。

文:"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語出《中庸》,意思是登高一定要從低的地方開始,遠行一定要從近的地方起步。昭示人們幹事創業既要有"登高"、"行遠"的目標,志存高遠,敢想敢幹,又要自"卑"處、"邇"處始,腳踏實地,循序漸進。古語精煉,它集中體現了中國人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和實事求是、真抓實幹的時代精神"。

多有抱負的人都忽略了積少才可以成多的道理,一心只想一名驚人,而不去做埋頭耕耘的工作。等到忽然有一天,他看見比他開始晚的,比他天資差的,都已經有了客觀的收穫,他才驚覺到自己這片園地上還是一無所有。他這才明白,不是上天沒有給他理想和志願,而是他一心只等待豐收,卻忘了播種。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是什麼意思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指什麼

1、成語解釋:卑:低;邇:近。登高山須從低處開始,走遠路要從近處開始。比喻做事要紮紮實實,循序漸進。

2、譯文:“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語出《中庸》,意思是登高一定要從低的地方開始,遠行一定要從近的地方起步。昭示人們幹事創業既要有“登高”、“行遠”的目標,志存高遠,敢想敢幹;又要自“卑”處、“邇”處始,腳踏實地,循序漸進。古語精煉,它集中體現了中國人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和實事求是、真抓實幹的時代精神。”

“登高者必自卑,行遠者必自邇”是什麼意思?

“登高者必自卑,行遠者必自邇”的意思:登高山須從低處開始,走遠路要從近處開始。比喻做事要紮紮實實,

出處:“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語出《中庸》,意思是登高一定要從低的地方開始,遠行一定要從近的地方起步。

《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後裔子思,後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學人提到突出地位上來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並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從人性來講,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實質上用現代文字表述就是“臨界點”,這就是難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登高自卑行遠自邇是什麼意思

“登高自卑,行遠自邇”的意思是:如果想要想登上最高的山峯,看最遠的地方,一覽眾山小的話,那就必須從山腳開始起步。如果要想走很遠的路,想要完成遠大的目標,那就必須從近處開始。這是出自四書五經中《中庸》裏的一句警世名言。

擴展資料

原文:君子之道,闢如行遠,必自邇;闢如登高,必自卑。《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帑。”子曰:“父母其順矣乎!”

翻譯:君子實行中庸之道,就像走遠路一樣,必定要從近處開始;就像登高山一樣,必定要從低處起步。《詩經》説:“妻子兒女感情和睦,就像彈琴鼓瑟一樣。兄弟關係融洽,和順又快樂。使你的家庭美滿,使你的妻兒幸福。”孔子讚歎説:“這樣,父母也就稱心如意了啊!”

感悟:做學問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實實在在的鑽研,反反覆覆的磨礪,滴水石穿,篳路藍縷,做學問的功夫才能從較低的境界逐漸升華到較高的境界。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鍥而不捨,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p41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