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改革開放後的變化

改革開放後的變化

中國改革開放成就斐然,通過這個大改革、大開放,實現了三個偉大的轉折:

改革開放後的變化

第一個偉大轉折就是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

第二個偉大轉折是從封閉半封閉的社會向全面開放的社會轉變;

第三個偉大轉折是人民的生活從温飽轉向基本小康的社會轉變。

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就不可能實現三個偉大轉變,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來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改革開放的歷史意義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才能發展社會主義,才能發展馬克思主義。這兩段話,高度概括了我們為什麼要改革,我們應當深刻的領會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這種高度的理論概括。

改革有兩個明顯的特點。第一,在黨領導下的改革,改革是為了完善社會主義。每次重大改革的決策,都是中央通過決定做出的決策,説明黨是主動的推進改革;第二,我們的改革是漸進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國家那樣一步到位的。

改革開放的實質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進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根本方針。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改革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包括髮展民主,加強法制,實現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

開放,主要指對外開放,在廣泛意義上還包括對內開放。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基本點之一,是中國走向富強的必經之路。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着巨大影響。

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哪些變化?

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特別是農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國家。改革開放前,處於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長期束縛、閉關自鎖的封閉狀態,特別是“文革”期間,生產力遭到了嚴重破壞,物資短缺,日用生活品嚴重匱乏,國民經濟已經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

十一屆三中全會吹向改革開放的號角之後,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線先行,從農村起步,逐步向城市推進,從國有企業改革到宏觀管理體制改革,從所有制結構改革到分配製度改革,再到朝着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前進的改革。

逐步推進其他方面的改革。改革與開放兩個輪子同時推進,相互促進,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開放戰略。

2、廣大農民羣眾煥發出空前勞動積極性。僵化的經濟體制被衝破了,國有企業從主要依靠政府和政策,逐步轉向主要依靠市場和法律,現代企業制度陸續建立。這些大大增強了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和競爭力。

而非公有經濟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公有制經濟一統天下的局面。市場機制的引進,使經濟日趨活躍、市場逐步繁榮、人民羣眾不斷受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市場經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結合了起來,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

科技、教育體制的改革,使科技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大大提高了自主創新能力,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上升;教育事業全面發展,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從經濟特區的創建開始,到加入WTO,我國已經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開放的格局。

3、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中國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和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從2165億美元增長到26269億美元,年均增長9.7%,遠遠高於同時期世界經濟平均3%左右的增長速度。我國連續20多年經濟高速增長,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創造了世界經濟增長史的新奇蹟,刷新了世界記錄。

4、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前不久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表明,在過去25年全球脱貧事業所取得的成就中,有67%的成就歸功於中國。

各類商品豐富多彩、應有盡有的時代取代了商品匱乏的短缺經濟時代。我國人民千百年來衣食無虞的夢想變成現實,實現了由貧困——温飽——總體上達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大批外逃的現象早已銷聲匿跡,並出現迴流的現象。

擴展資料: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和人民鋭意改革,努力奮鬥,整個國家煥發出了勃勃生機,中華大地發生了歷史性的偉大變化。社會生產力獲得新的解放。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鞏固。11億人民的温飽問題基本解決,正在向小康邁進。

中國經濟建設上了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上了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台階。在世界風雲急劇變幻的情況下,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經受住嚴峻的考驗,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

中國改革開放成就斐然,通過這個大改革、大開放,實現了三個偉大的轉折:

第一個偉大轉折就是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

第二個偉大轉折是從封閉半封閉的社會向全面開放的社會轉變;

第三個偉大轉折是人民的生活從温飽轉向基本小康的社會轉變。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就不可能實現三個偉大轉變,

所以,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來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30年來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改革開放成就斐然,通過這個大改革、大開放,實現了三個偉大的轉折:

第一個偉大轉折就是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

第二個偉大轉折是從封閉半封閉的社會向全面開放的社會轉變;

第三個偉大轉折是人民的生活從温飽轉向基本小康的社會轉變。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就不可能實現三個偉大轉變,

建立全面物質生產體系---中國改革開放30年,保證了和平穩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就。中國已經由初級工業經濟轉變為高級工業經濟,包括鋼鐵、家用電器在內的許多工業產品生產居世界第一位。與此同時,中國經濟規模和經濟總量也不斷擴大。

國際地位持續不斷提高---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快速經濟增長使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同時,經濟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發生了哪些變化?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40週年,4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等收入羣體擴大,人民安居樂業,經濟增長下行中保持就業穩定,減貧成就巨大,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即將全部脱貧,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勞動力素質顯著提高。

改革開放40年來的變化有哪些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40週年,4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等收入羣體擴大,人民安居樂業,經濟增長下行中保持就業穩定,減貧成就巨大,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即將全部脱貧,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勞動力素質顯著提高。

生活水平

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22.8倍,年均實際增長8.5%。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322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18倍,年均實際增長7.8%。40年間,我國居民用31年時間實現人均收入跨萬元大關,用5年時間實現人均收入跨2萬元大關,目前正向人均收入3萬元大關邁進。這些數據足以説明,中國的中等收入人羣正在不斷擴大,貧富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大部分人已經實現了小康生活。

衣食住行

改革開放前,生活條件差,買布靠布票,吃飯靠糧票和油票,住的是土磚房,交通靠步行。改革開放以後,隨着收入增加,市場商品的逐漸豐富,人們開始舒適的穿衣體驗,吃上也開始講科學、講精細、求營養、高質量。市場上豐富的肉、蛋、魚、鮮菜、瓜果四季常有,大家也都住上了高樓大廈和新房子,用上了現代化的傢俱,出行方式的選擇也多了很多種,公交,地鐵,私家車,高鐵飛機等等,不管是去哪兒,總能在24小時到達。

體育發展

1978年改革開放開啟了體育新的時期,明確了新時期的發展目標、政策措施和戰略思想,中國體育開始回到社會主義體育發展的正確軌道。79年恢復了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80年首次參加冬奧會。

2018年,受惠於國家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和發展成果所帶來的無限活力和巨大動力,中國體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據統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運動員共獲得奧運冠軍237個;獲得世界冠軍3319個,佔新中國成立以來總數的99%以上;創超世界紀錄1125次,佔新中國成立以來總數的86.4%。

標籤: 改革開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n9g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