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民以食為天是什麼意思

民以食為天是什麼意思

民以食為天是什麼意思

民以食為天”原義是人民以糧食為生存的根本,形容民食的重要。

食:食物,吃的東西。也指糧食並暗示運作糧食所需要的生產資源等。

天:天空,老天。比喻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東西。

人民以糧食為自己生活所繫,擴展為人民羣眾需要生產糧食等生活必須品的資源來維持生存。

它出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

意思是:君王以老百姓為國家的根本,老百姓則以糧食為生活的根本。

這兩句話很簡短,卻有着十分深刻的含義,他説透了一個國家及其人民賴以為生的本質。要知道,在中國古代,長期都是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在那樣的體會環境下,能意識到這一點,是需要有非常深刻的洞見能力和思想的。

成語典故:

秦朝末年災荒連年,再加上秦二世施行暴政,使得民不聊生。天下羣雄羣起反抗秦朝暴政,劉邦也起兵於沛縣。那時有一個人叫酈食其,是陳留高陽人。他非常喜歡讀書,但家境貧寒,窮困潦倒,只得當了一名卑微的小吏。儘管如此,縣中的賢士和豪強依然不敢隨便役使他,當時的人們稱他為狂生”。酈食其對劉邦十分欣賞,想跟着劉邦千一番大事業。一次,他去拜見劉邦,劉邦正在洗腳,並不搭理他。酈食其説道:您是想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還是想率領諸侯滅掉秦國?”劉邦一聽,大聲罵道:你個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經很久了,所以諸侯們才陸續起兵反抗暴秦,你怎麼説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酈食其説:如果您下決心聚合民眾,召集義兵來推翻暴虐無道的秦王朝,那就不應該用這種傲慢無禮的態度來接見長者。”劉邦一聽,連忙停下了洗腳,把他請到了上賓的位置。酈食其提出了對當今時勢的很多看法,分析的有理有據。後來,被劉邦封為廣野君”。

公元前204年,正值楚漢相爭。當時劉邦守在滎陽,這裏依山傍水,進可以攻,退可以守。重要的是在滎陽以北的敖山上,有一座小城,城內有許多儲藏着大量糧食的倉庫。項羽憑着兵力上的優勢,向劉邦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劉邦兵力不夠,一時又調不來救兵,打得很艱難,漸漸感到支持不住了,被困在滎陽、成皋一帶,於是劉邦計劃後撤,把成皋以東的地區讓給項羽。

酈食其得知劉邦的這個想法,便對劉邦説:我聽説能知道天之所以為天的人,可以成就統一大業:而不知道天之所以為天的人,統一大業不可成。作為成就統一大業的王者,他以平民百姓為天,而平民百姓又以糧食為天。敖倉這個地方,天下往此地輸送糧食已經有好長時間了,我聽説此處貯藏的糧食非常多。楚國人攻克了滎陽,卻不堅守敖倉,而是帶兵向東而去,只是讓一些罪犯來分守成皋,這是上天要把這些糧食資助給漢軍。當前楚軍很容易擊敗,而我們卻反要退守,把要到手的利益反扔了出去,我私下裏認為這樣做是錯了。更何況兩個強有力的對手不能同時並立,楚漢兩國的戰爭經久相持不下,百姓騷動不安,全國混亂動盪,農夫放下農具停耕,織女走下織機輟織,徘徊觀望,天下百姓究竟心向哪一方還沒有決定下來。所以請您趕快再次進軍,收復滎陽,佔有敖倉的糧食,阻塞成皋的險要,堵住太行交通要道,扼制住蜚狐關口,把守住白馬津渡,讓諸侯們看看如今的實際形勢,那麼天下的人民也就知道該歸順哪一方了。如今燕國、趙國都已經平定,只有齊國還沒有攻打下來,而田廣佔據着幅員千里的齊國,田間帶領着二十萬大軍,屯兵於歷城,各支田氏宗族都力量強大,他們背靠大海,憑藉黃河、濟水的阻隔,南面接近楚國,齊國人又多詐變無常,您即使是派遣數十萬軍隊,也不可能在一年或幾個月的時間裏把它打下來。我請求奉您的詔命去遊説齊王,讓他歸漢而成為東方的屬國。”

劉邦覺得酈食其的話非常有道理,於是依計而行,堅守敖倉,終於收回滎陽,取得了勝利。

成語寓意:

酈食其運用民以食為天”思想,建議劉邦奪取貯糧非常豐富的敖倉,為統一大業奠定了基礎。歷來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是最緊要的問題,也是安定人心的最重要工作。一個家庭也是,一個國家更是。糧食是生存的根本。人們只有解決了温飽問題,才有能力去從事其它活動和創造。所以不管在何時,人們都要珍愛生存之本糧食。

造句:

1、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民以食為天,每一粒糧食都是生命的延續,世界糧食日,珍愛糧食就是珍愛生命,杜絕浪費,從現在做起!

2、民以食為天,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

3、吃飯問題不解決,社會就無法穩定,民以食為天,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發展農業生產。

4、民以食為天,沒有糧食,那可就沒法活了。

5、對於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可以説是家喻户曉,婦孺皆知。

標籤: 民以食為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jjo6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