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二桃殺三士是什麼意思?

二桃殺三士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將兩個桃子賜給三個壯士,三壯士因相爭而死。比喻借刀殺人。

二桃殺三士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二桃殺三士

成語發音:èr táo shā sān shì

成語解釋:將兩個桃子賜給三個壯士,三壯士因相爭而死。比喻借刀殺人。

成語出處:三國 蜀 諸葛亮《樑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成語繁體:二桃殺三士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分句;比喻借刀殺人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借刀殺人  二桃三士 查看更多二桃殺三士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唐 李白《懼讒》詩)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及寓意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那是齊景公時期。齊景公已經是晏子服務的第三個國君了。此時的晏子經過多年的官場摸爬滾打,在齊國的地位是相當的鞏固。

當時齊國有三位著名的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人人武藝高強,勇氣蓋世,為國家立下了赫赫功勞,儼然是齊國武將裏的明星。這三人意氣相投,結為異姓兄弟,彼此互壯聲勢。由於自恃武藝高,功勞大,他們非常驕橫,不把別的官員放在眼裏,甚至對晏子也不夠尊敬。

晏子是看在眼裏,憂在心裏。這些莽夫如果勢力越來越大可不是好事啊,他們可不講究什麼禮儀倫法,將來出什麼禍患就不好了。晏子拜見齊景公,把心裏想法一説,齊景公雖然覺得除去三位勇將未免可惜,可是晏子的話也有道理,而且晏子那時太有權威了,齊景公也不好駁人家的面子:“得,您老就看着辦吧!”

晏子準備停當後,由齊景公宣來三位猛將,説要賞賜他們。

三人聽説國君有賞,當然興沖沖地前來。到了殿前,卻看見案上有一個華麗的金盤,盤子裏是兩個嬌豔欲滴的大桃子,一陣芬香撲鼻而來。三個勇士頓時流下了口水。晏子不慌不忙地對他們説:“三位都是國家棟梁、鋼鐵衞士。這宮廷後院新引進了一棵優良桃樹,國君要請您們品嚐這一次結的桃子。可是現在熟透的只有兩個,就請將軍們根據自己的功勞來分這兩個桃子吧。”晏子露出一副很為難的樣子。

三將中,公孫接是個急性子,搶先發言了:“想當年我曾在密林捕殺野豬,也曾在山中搏殺猛虎,密林的樹木和山間的風聲都銘記着我的勇猛,我還得不到一個桃子嗎?”

説完他上前大大方方取了一個桃子。

田開疆也不甘示弱,第二個表白:“真的勇士,能夠擊潰來犯的強敵。我老田曾兩次領兵作戰,在紛飛的戰火中擊敗敵軍,捍衞齊國的尊嚴,守護齊國的人民,這樣子還不配享受一個桃子嗎?”他自信地上前取過第二個桃子。

古冶子因為不好意思太爭先,客氣了一下,不料一眨眼桃子就沒了,怒火頓時燃燒他的臉龐,“你們殺過虎,殺過人,夠勇猛了。可是要知道俺當年守護國君渡黃河,途中河水裏突然冒出一隻大鼈,一口咬住國君的馬車,拖入河水中,別人都嚇蒙了,唯獨俺為了讓國君安心,躍入水中,與這個龐大的鼈怪纏鬥。為了追殺它,我游出九里之遙,一番激戰要了它的鼈命。最後我浮出水面,一手握着割下來的鼈頭,一手拉着國君的坐騎,當時大船上的人都嚇呆了,以為河神顯聖,那其實是我。沒人以為我會活着回來。像我這樣,是勇敢不如你們,還是功勞不如你們呢?可是桃子卻沒了!”“哐啷”一聲,他拔出自己的寶劍,劍鋒閃着凜凜的寒光。前兩人聽後,不由得滿臉羞愧,“論勇猛,古冶子在水中搏殺半日之久,我們趕不上論功勞,古冶子護衞國君的安全,我們也不如。可是我們卻把桃子先搶奪下來,讓真正大功的人一無所有,這是品行的問題啊,暴露了我的貪婪、無恥。”兩個自恃甚高的人物,看重自己的榮譽,比生命還重要。此時自覺做了無恥的事,便羞愧難當,於是立刻拔出寶劍自刎!兩股鮮血,瞬間便染紅了齊國的宮殿。

古冶子看到地上的兩具屍體,大驚之餘,也開始痛悔:“我們本是朋友,可是為了一個桃子,他們死了,我還活着,這就是無仁我用話語來吹捧自己,羞辱朋友,這是無義覺得自己做了錯事,感到悔恨,卻又不敢去死,這是無勇。我這樣一個三無的人,還有臉面成為齊國的大將嗎?”於是他也自刎而死。

景公的使者回復説:“他們三個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給他們穿好衣服,放進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禮埋葬了他們。

區區兩個桃子,頃刻間讓三位猛將都倒在血泊之中,齊景公也有些傷懷。他下令將他們葬在一起。漢代畫像的歷史故事裏,就刻畫有“二桃殺三士”的故事畫像。常見的二桃殺三士內容是三士各手持一劍,其中一人面前放置豆,豆中放兩隻桃子,旁邊站立晏子、齊景公和大臣等。但也有簡約型的“二桃殺三士”畫像,畫面中只刻三士自殺的場景,而把豆和桃子省略。

二桃殺三士的寓意

二桃殺三士一詞表示“運用計謀殺人”。這則成語故事最打動人的,是三位勇士的“君子之風”。晏子本想利用的三人恃才傲物的弱點,讓彼此相互爭功,離間人心,從而削弱他們的政治威脅,並沒有想到他們會捨生取義,有如此君子風度。他們開始時比較驕傲,都看重自己的事功。是古冶子的一番話讓另二人感到了羞恥,當他們覺得自己做錯事情時,寧願用生命去彌補恥辱,這是一種很高貴的精神。古冶子後來的舉動同樣如此。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及寓意是什麼?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出自《晏子春秋》,意思指用計謀殺人。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二桃殺三士一詞表示“運用計謀殺人”。這則成語故事最打動人的,是三位勇士的“君子之風”。晏子本想利用的三人恃才傲物的弱點,讓彼此相互爭功,離間人心,從而削弱他們的政治威脅,並沒有想到他們會捨生取義,有如此君子風度。

他們開始時比較驕傲,都看重自己的事功。是古冶子的一番話讓另二人感到了羞恥,當他們覺得自己做錯事情時,寧願用生命去彌補恥辱,這是一種很高貴的精神。古冶子後來的舉動同樣如此。

二桃殺三士的寓意

分類:文化/藝術 >>文學 >>小説

解析:

二桃殺三士

將兩個桃子賜給三個壯士,三壯士因相爭而死。比喻借刀殺人。

春秋時期,齊國有公孫無忌、田開疆、古治之三名勇士,皆萬人敵,立下許多功勞。但這三個勇士自恃功勞過人,非常傲慢狂妄,別説一般大臣,就是國君也敢頂撞。

當時晏嬰在齊國做相,對這三位很是擔心。因為他們勇武過人,但又沒有什麼頭腦,對國君也不夠忠誠,萬一受人利用教唆,則必成大患。晏嬰便與齊景公商議,要設計除掉這三人。

一日魯昭公來訪,齊景公設宴招待,晏嬰獻上一盤鮮美的大桃子。宴畢,還剩下2個桃子,齊景公決定將這兩隻桃子賞給臣子,誰功勞大就給誰。當然,這就是晏嬰的計謀。

若論功勞,自然是三勇士最大,但桃子只有兩個,怎麼辦?三人各擺功勞,互不相讓,都要爭這份榮譽,其中兩人先吃了桃子,剩下一人自覺無顏,自殺而死,吃了桃子的兩人感到慚愧,自覺對不住朋友,自殺而亡。這樣,齊景公就去掉了心頭大患。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名與利皆身外之物,可天下人熙熙攘攘,皆為此二字而來,甚至為之丟掉性命。對於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看開一點又何妨?

二桃殺三士的意思及故事

在日常的學習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觸過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讓別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過練習我能掌握”的內容。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鍵!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二桃殺三士的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成語:

二桃殺三士

拼音:

[èr táo shā sān shì]

解釋:

晏子讓齊景公賜三士二桃,讓他們論功食桃,終致三士自殺而死。後遂用“二桃殺三士、齊相計”等謂施用陰謀手段殺人用“齊三士、三士”等指此三人,也借指被謀害的人。

出處: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

舉例造句:

諸葛亮《梁父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李白《懼讒》詩:“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

成語典故: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

景公養勇士三人無君之義晏子諫第二十四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見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因請公使人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

公孫接仰天而歎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計吾功者,不受桃,是無勇也,士眾而桃寡,何不計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遊,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驂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視之,則大黿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劍而起。

公孫接、田開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皆反其桃,挈領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獨生之,不仁恥人以言,而誇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雖然,二子同桃而節,冶專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領而死。

使者復曰:“已死矣。”公殮之以服,葬之以士禮焉。

全文翻譯: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侍奉景公,憑藉勇力與虎搏鬥而聞名。晏子在他們面前走過都小步快走,他們三位先生卻不站起身來。

晏子入宮拜見景公説:“我聽説明白的國君蓄養勇猛之士,對上有君臣間的最佳行為方式,對下有長幼倫常,對內可以禁止殘暴行為,對外可以威懾敵人,君上得益於他們的功勞,下民佩服他們的勇氣,所以尊重他們的地位,增加他們的俸祿。如今君主蓄養的勇士,對上沒有君臣間的最佳行為方式,對下沒有長幼倫常,對內不可以禁止殘暴的行為,對外不可以威懾敵人,這就是危害國家的東西呀,不如去除他們。”

景公説:“這三個人,拘捕他們恐怕不能成功,刺殺他們恐怕也刺不中。”

晏子説:“他們都是有勁能攻打強敵之人,不講長幼的社會行為規範的人。”於是請求景公派人送兩個桃子給他們,説:“三位先生何不按功勞的大小來吃桃子?”

公孫接仰頭對天而歎息説:“晏子,有智慧之人!他使主公用計算我們功勞大小的方法吃桃,不能得到桃子的,就是無勇之人。人多而桃少,怎能不按照功勞大小來吃桃呢?我公孫接一次就捕捉了一頭大豬而再次捕捉了哺乳的老虎,像我公孫接這樣的功勞,可以吃桃而沒有他人能與我共享。”説完將桃拿起。

田開疆説:“我手執兵器擊退敵軍多次,像我田開疆的功勞,也可以吃桃,而且沒有人能與我同享。”説完將桃拿起。

古冶子説:“我曾經跟隨君主渡過黃河,大黿咬住左面拉車的馬而潛入暗礁激流之中,那時候,我古冶子年少而不會游水,我跳入河中逆流潛行百步,又順流走了九里,找到大黿並將它殺死,我左手握着馬尾,右手提着大黿的頭,像白鶴飛躍一樣跳出水面。渡口邊的人都説:‘這是河伯呀!’再一看,是大黿的頭。像我古冶子這樣的功勞,也可以吃桃而沒有人能與我同享。你二人何不將桃返還給我!”於是抽劍而站起身來。

公孫接、田開疆説:“我的勇力不如你,功勞也趕不上你,取走桃子而不讓,就是貪;如果不死,就是沒有勇氣。”於是返還桃子,自刎而死。古冶子説:“他們二人因桃而死,我古冶子獨自偷生,就是不仁;用語言恥笑別人,而誇耀自己的名聲,就是不義;我怨恨我自己的行為,不死,就是無勇。雖然如此,他二人同為桃子而死於名節,我古冶子獨佔這些桃子也是適宜的。”於是返還桃子,自刎而死。

使者回去稟報説:“三人都死了。”景公用官服收殮了三人的`屍體,用安葬士的禮節安葬了他們。

故事鑑賞:

這則故事,本來是誇讚晏子的謀略和機智,也反映了一種政治層面上的悲涼和殘酷。官方的意識形態,把中央集權看得至高無上,認為維護君主的統治是最重要的。即使立下汗馬功勞的武將們,只要有較多的兵權,有較大的號召力,就自然成為君主的眼中釘、肉中刺,“狡兔死,走狗烹”,成為叱吒疆場的將軍們難以擺脱的厄運與結局。他們的存在價值只在敵軍來襲的時候,只在君主有生命之危的時刻,當天下太平、歌舞一片時,就是他們謝幕的時候了。

這則成語故事最打動人的,是三位勇士的“君子之風”,晏子利用的三人弱點,並非是他們的魯莽與驕狂,而恰恰是他們的君子風度。他們開始時比較驕傲,都看重自己的事功。是古冶子的一番話讓另二人感到了羞恥,當他們覺得自己做錯事情時,寧願用生命去彌補恥辱,這是一種很高貴的精神。古冶子後來的舉動同樣如此。

他們都以君子的規範來要求自己,而君子在嚴酷、卑鄙的鬥爭中,必然是處處碰壁,難逃失敗命運的。

瞭解一下成語典故“二桃殺三士”

      成語出處:

      “二桃殺三士”是漢語中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此典故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載:春秋時,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人是齊景公的臣子,勇武驕橫。齊相晏嬰想要除去這三人,便請景公將兩個桃子賜予他們,讓其論功取桃,結果三人都棄桃自殺。後用“二桃殺三士”來比喻用計謀殺人。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齊景公手下有三位勇士,分別是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人,他們三人都能赤手空拳地和老虎搏鬥,因而以勇力聞名天下。

      有一天,相國晏子從他們身旁經過,謙遜地小步快走,而這三個人卻不站起身來,非常失禮。

   晏子入朝拜見景公,説道:“我聽説聖明的君王蓄養勇猛之士,對上要有君臣大義,對下要有長幼倫常,對內可以禁止暴亂,對外可以威懾敵軍;國家因為他們的功勞而獲利,臣民因為他們的勇氣而欽服,所以國家提高他們的地位,增加他們的俸祿。而現在君王蓄養的勇士,對上沒有君臣大義,對下不講長幼倫常;對內不能禁止暴亂,對外不能威懾敵軍。這不過是禍國殃民之人罷了,不如趕快除掉他們。”

      景公答道:“這三個人極富勇力,硬拼恐怕不能成功,暗殺恐怕也刺不中。”

      晏子説道:“他們雖然都是勇猛善戰、不懼強敵的勇士,但卻不講長幼之間的禮節。”晏子於是請景公派人賞賜他們兩個桃子,説:“你們三個人為何不按照功勞大小來吃這兩個桃子呢?”

      公孫接仰天長歎,説道:“晏子果真是位足智多謀之人。這是他讓景公考核我們的功勞啊,若不接受桃子,就表示自己不夠勇敢,然而我們共有三個人,卻只有兩個桃子,人多桃少,這樣一來,就只有按照功勞大小來吃桃子了。我公孫接曾經打敗了野豬,又曾經打敗了正在哺乳的母虎。像我公孫接這樣的功勞,可以單獨吃上一個桃子,而不用和別人分享。”公孫接説完就拿起了一個桃子站起身來。

      田開疆接着説道:“我手拿兵器,接連兩次擊退敵軍。像我田開疆這樣的功勞,也可以單獨吃上一個桃子,而不用和別人分享。”田開疆説完也拿起一個桃子站起身來。

   古冶子説:“我曾經跟隨國君橫渡黃河,大鼈咬住國君車駕左邊的馬,拖到河流中間,在那個時候,我不能在水面遊,只有潛到水裏,頂住逆流,潛行百步,又順着水流,潛行了九里,最後找到那隻大鼈,將它殺死。我左手握着馬的尾巴,右手提着大鼈的頭,像仙鶴那樣躍出水面。渡口上的人看到這一幕,都極為驚訝地説:‘河神出來了。’仔細一看,才知道是鼈的頭。像我古冶子這樣的功勞,也可以單獨吃上一個桃子,而不用和別人分享!你們兩人為何不把桃子交還給我!”古冶子説完就抽出寶劍,站起身來。

      公孫接、田開疆見狀説道:“我們的勇敢比不上您,功勞也及不上您,卻在您之前拿起桃子而毫不謙讓,這就是貪婪;既然如此貪婪,依然恬不知恥地活着,還有什麼勇敢可言?”於是他們兩人都交出了桃子,接着刎頸自殺。

   古冶子看到這種情形,説道:“他們兩個都死了,唯獨我古冶子獨自活着,這就是不仁;用話語去羞辱別人,吹捧自己,這就是不義;悔恨自己的言行,卻又不敢去死,這就是無勇。話雖如此,他們兩人若是同吃一個桃子,是恰當的。而我獨自吃上一個桃子,也是應該的。”他感到很羞慚,於是也放下桃子,刎頸自殺。

   使者回復景公:“他們三個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給他們穿好衣服,放進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禮埋葬了他們。

   成語寓意:

   在“二桃殺三士”這個典故中,晏嬰巧妙地利用矛盾,不費吹灰之力,不露一點聲色,只靠着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就除掉了三個居功自傲的謀逆之臣,又不得罪景公,讓人不由讚佩他高超的計謀和智慧。同時,三員武將以匹夫之勇,恃才傲物,彼此相互爭功,最終自嘗苦果,讓人唏噓。從而告訴人們“驕狂必惹來眾多非議,最終自取禍敗”的道理。

   此乃引用,摘錄

標籤: 二桃殺三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8y32k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