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什麼是半導體探測器

什麼是半導體探測器

探測天體X射線用的一種儀器,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期發展起來的,近年來已廣泛應用於空間天文研究。半導體探測器的工作原理是,入射輻射在它裏面產生電子空穴對;在兩極加上電壓後,電荷載流子就向兩極作漂移運動,這時,在收集電極上會感應出電荷,從而在外電路形成信號脈衝。半導體探測器的優點是:

什麼是半導體探測器

(1)輸出脈衝幅度與能量成正比,可以用來測量能量,能量分辨率高於正比計數器、閃爍計數器;

(2)脈衝上升時間較短,可以用於快速測量儀器中;

(3)窗可以做得很薄,因此,可以測量低能X射線;

(4)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不用很高電壓,適合空間環境的嚴格要求。缺點是:不能做得很大很厚,因而難以測量高能輻射和低強度輻射;此外,輸出信號小,使電子線路複雜化。

在空間研究中最常用的是金硅面壘探測器。硅探測器可以在室温下工作。如果用在液氮温度下,可以大大提高能量分辨率。1969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的麥格雷戈等人採用液氮冷卻的鋰漂移硅探測器,並與低噪聲光反饋的電荷靈敏前置放大器配合,在太陽耀斑爆發期間測量4~40千電子伏能段內的太陽X射線輻射,在6千電子伏處能量分辨率為 0.5千電子伏(即脈衝峯值降低一半的全寬度),經遙測系統後的能量分辨率為 0.6千電子伏。在X射線天文學中,這是首次採用這樣低噪聲、高分辨率的探測系統。

標籤: 探測器 半導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3gxp3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