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醉翁亭記樂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醉翁亭記樂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醉翁亭記》“樂”表現在山水之樂、宴酣之樂和太守之樂三個方面,體現了作者關愛百姓、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醉翁亭記》第一段寫的山水之樂,主要描繪了滁州的山水之景;第二段寫的宴酣之樂,主要描繪了作者與同伴遊玩的喜悦;第三段寫的太守之樂,主要描繪了賓客散去,作者心底的滿足之情。

醉翁亭記樂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描寫了滁州一帶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寧靜的生活,特別是作者在山林中與民一齊遊賞宴飲的樂趣。

全文貫穿一個“樂”字,其中則包含着比較複雜曲折的內容。一則暗示出一個封建地方長官能“與民同樂”的情懷,一則在寄情山水背後隱藏着難言的苦衷。

正當四十歲的盛年卻自號“醉翁”,而且經常出遊,加上他那“飲少輒醉”、“頹然乎其間”的種種表現,都表明歐陽修是借山水之樂來排譴謫居生活的苦悶。作者醉在兩處:一是陶醉於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於與民同樂之中。



《醉翁亭記》作者到底都在樂些什麼?

《醉翁亭記》樂在三方面:

一是“山水之樂”,並因“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二是宴酣之樂。“山餚野蔌”,“非絲非竹”,眾賓歡,太守醉。

三是樂人之樂。故作文以記。三樂歸一,與民團樂。

第一段寫醉翁亭之所在,並引出人和事。

這段層與層間過渡巧妙,由山而峯,由峯而泉,由泉而亭,由亭而人,由人而酒,由酒而醉翁,再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出“山水之樂”這一全文的核心命意。句句相銜不着痕跡,給人完整的“山水之樂”印象。

第三段寫滁人的遊樂和太守的宴飲。此段描寫由景物轉移到人事上。先寫滁人之遊,描繪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遊樂圖。遊樂場景映在太守的眼裏,便多了一層政治清明的意味。接着寫太守設宴,眾賓宴飲之樂。宴席豐盛而充滿野趣,眾賓起坐喧譁,樂不可支。太守樂中酒酣而醉,此醉是為山水之樂而醉,更為能與吏民同樂而醉。體現太守與下屬關係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這樣的樂。

第四段,寫宴會散、眾人歸的情景。“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之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作者巧妙地用禽鳥之樂襯托遊人之樂,又以遊人之樂襯托太守之樂。但太守之樂與眾不同,不是眾人所能理解的。作者並沒有袒露胸懷,只含蓄地説:“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與醉翁亭的名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前後呼應,並與“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聯成一條抒情的線索,曲折地表達了作者內心複雜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記從哪些方面寫出了樂

一·環境:1·山水相應之美

二·滁州人民遊山之樂

主要體現在: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

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

1·該句表現他們生活無憂,心情愉快

2· 滁人能享受閒息的生活,全因太守能關好滁州,政治清明

3·寫出作者因看到百姓生活安穩,而倍感欣慰

三·太守與賓客宴酣之樂

1·就地取材,以供飲食

主要體現在: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

2·宴會中熱鬧得情景

主要體現在: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四·宴罷,盡興而歸,各得其樂

1· 禽鳥之樂,鳴聲上下

2·民之樂,從太守遊之樂

3·太守之樂,樂其樂

醉翁亭記 文中提到幾種樂?各有什麼不同?用什麼方法表現太守之樂?

醉翁亭記所寫“樂”有三種境界:一是自然境界,即禽鳥之樂,那是與自然和諧,與生命俱來的喜樂境界。

二是功利境界,即隨從太守遊樂的一羣人,他們為着躲避塵世煩惱而與太守遊山玩水,當其個人目的達到以後,他們快樂了。

第三種境界即道德境界,那就是太守那種“樂其樂”,即為百姓的快樂而快樂的胸襟與氣度。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第一種樂是最普通的“樂”,也就是説是小鳥的樂趣;第二種“樂”就上升到人的樂趣,跟着人家走,人家快樂你也快樂,人家不快樂你也不快樂;第三種“樂”是最高境界,是自得其樂。

“太守之樂”是指山水之樂、政績卓著之樂、與民同樂之樂,包含“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成分,兩種“樂”都體現作者心懷天下,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尚情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p4ld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