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什麼意思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什麼意思

《與元九書》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散文第一段是開場白,簡要地交代寫作目的和背景。第二段和第三段,從詩歌的發生學談起,對什麼是詩歌的本質提出自己的見解。第四段至第七段列舉文學史上的作家和作品,用十分簡潔的語句,敍述歷代詩歌發展變化的概況,闡明《詩經》以來反映現實的優良傳統。剩下的十二段,白居易從自己的勤學苦讀,談到仕宦之後潛心詩歌創作,以及作品的巨大影響,在總結創作經驗時,着重談到文學創作與現實的關係,得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結論。這篇散文平易流暢,洋洋灑灑,思想感情坦露無遺,語言文字通俗淺白。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什麼意思

原文(節選):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經首之。就六經言,詩又首之。何者?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上自聖賢,下至愚呆,微及豚魚,幽及鬼神。羣分而氣同,形異而情一。未有聲入而不應、情交而不感者。

譯文(節選):

所謂文,起源真是太久遠了。三才都有自己的文:上天的文,以三光為首;大地的文,以五材為首;人間的文,以六經為首。就拿六經來説,《詩經》又是為首的。為什麼呢?因為聖人就是用詩感化人心,而使天下和平的。能夠感化人心的事物,沒有比情先的,沒有比言早的,沒有比聲近的,沒有比義深的。所謂詩,就是以情為根,以詩為苗,以聲為花,以義為實的。上自聖賢,下至愚人,微小如豚魚,幽隱如鬼神,種類有別而氣質相同,形體各異而感情一致。接受聲音的刺激而不產生反響,接觸到情感的影響而內心不感應,這樣的事是沒有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oxo4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