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飛將是誰

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飛將是誰

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飛將是西漢名將李廣。李廣(?~前119年),字號不詳,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

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飛將是誰

西漢時期名將、民族英雄,秦朝名將李信的後代。李廣於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衞尉。

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卧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回朝後自殺。司馬遷評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唐德宗時,名列“武廟六十四將”之一。宋徽宗時,追封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指的是誰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指的人有多個版本:

1、李廣:

李廣是中國西漢的名將,曾因擊敗匈奴有功被任命為中郎,李廣有個外號,叫“飛將軍”,很符合詩中的“飛將”二字。然而歷史上能被稱為飛將的,除了李廣,還有三國時期的呂布,呂布是西涼軍中翹楚,擅長騎射,也被稱為飛將。

雖然名為飛將軍,但是李廣並沒有到達龍城。當時漢軍兵分四路,李廣帶的一路兵馬,距離陰山較遠,並沒有打出漢谷關,真正兵圍龍城的,是衞青。

2、衞青:

衞青一路四萬兵馬,出了漢谷關,過雁門關,採用迂迴戰術,直搗龍城。衞青對於龍城的這一戰,是從秦以來,漢人戰匈奴的首戰大捷。因此,很多人認為,龍城飛將指的是衞青。

3、霍去病:

當然,也有一種説法,認為龍城飛將指的是一類人,是那些對戰匈奴,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將軍,既然如此,那就包括衞青的侄子霍去病了。霍去病的一生,極其短暫,但是如星河般璀璨,十七歲就跟隋衞青決戰匈奴,僅僅帶領八百人隊伍,就敢深入大漠,擊殺匈奴兵兩千,二十一歲,霍去病繼承了衞青的使命,獨挑大樑,再次深入大漠追殺匈奴兩千裏,殲敵兩萬,縱觀其一生六戰六捷,可謂是戰神。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一句中飛將指的是誰

飛將軍李廣。

李廣,華夏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先祖為秦朝名將李信。

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

唐德宗時將李廣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李廣為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擴展資料

唐代詩人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全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創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出塞》是樂府舊題。

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 同時,頻繁的邊塞戰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願望。

賞析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過對邊疆景物和徵人心理的描繪,表現的內容是複雜的。既有對久戍士卒的濃厚同情和結束這種邊防不顧局面的願望;又流露了對朝廷不能選賢任能的不滿,同時又以大局為重,認識到戰爭的正義性,因而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安全的需要,發出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誓言,洋溢着愛國激情。

詩人並沒有對邊塞風光進行細緻的描繪,他只是選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個典型畫面來揭示士卒的內心世界。景物描寫只是用來刻劃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種手段,漢關秦月,無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複雜的內容熔鑄在四行詩裏,深沉含蓄,耐人尋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出塞二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廣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飛將'指的是誰

“飛將”指漢代的飛將軍李廣。

人物簡介

李廣(?-前119年),華夏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先祖為秦朝名將李信。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衞尉。

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卧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

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司馬遷評價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唐德宗時將李廣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李廣為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擴展資料:

出塞

其一(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評價

這首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把寫景、敍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裏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對《出塞》的評價歷來很高。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出塞二首

百度百科-李廣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飛將是誰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龍城飛將指的是李廣。

補充:

這兩句詩出自唐朝詩人王昌齡的《出塞》。原文如下: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2.譯文: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3.作者簡介: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屬陝西)人。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晚年貶龍標(今湖南黔陽)尉。因安史亂後還鄉,道出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擅長七絕,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也有憤慨時政及刻畫宮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別人的回答:

“龍城”指奇襲匈奴聖地龍城的名將衞青,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着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裏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裏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倘若攻襲龍城的衞青和飛將軍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指奇襲匈奴聖地龍城的名將衞青,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龍城飛將”並不只一人,實指李衞,更是借代眾多漢朝抗匈名將。“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裏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着重表現的是對敵人的蔑視是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勇往超前、無所畏懼的氣概。前兩句寫皎潔的明月和雄偉的城關,既引起了人們對歷史上無數次侵略戰爭的回憶,又是今天將士們馳騁萬里、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後兩句用漢代的名將李廣比喻唐代出徵守邊的英勇將士,歌頌他們決心奮勇殺敵、不惜為國捐軀的戰鬥精神。這首詩由古到今,有深沉的歷史感,場面遼闊,有宏大的空間感。字裏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淒涼,慷慨而不淺露,王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

標籤: 不教 胡馬 陰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n2mopk.html